2023-12-15

防宗教統戰,速立金流法制化

二○二四年總統暨國會大選日近。中國勢力如何在這次選舉中發揮統戰的影響力,成為國內外眾所矚目的焦點。就文獻回顧而言,明年可望重回立院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一九八八年發表《從中共「對台統戰」策略看兩航談判》碩士論文裡提到中國一貫軟硬兼施的統戰策略,指出「中共仍然沒有絲毫忘卻武力犯台的強硬手段」,更進一步提到「充滿了『以和為貴』、『親切友善』的氣氛。各種不同的(統戰)部門所發展出的宣傳與行動,蔚為…五彩繽紛的統戰策略…」等語。立論精闢,令人感佩。

從中國角度來看,由於宗教歷史悠久,信教群眾數以億計,宗教工作歷來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特殊性群眾工作。對台文化統戰的任務就是要挖掘宗教中與台灣社會發展相一致要素加以發揚,從而增強國家認同感與中華民族認同感云云。要之,在中國宗教團體應受國家與黨的強力支配;與我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下所強調的宗教自由理念,大相逕庭。

在台灣海峽兩岸宗教團體長期熱絡交流下,紅色勢力利用宗教團體進行點滴滲透、展開統戰工作,已為公知事實。二○二○年反滲透法公布施行,任何人只要「受滲透來源之指示、委託或資助」,且並從事「提供政治獻金、受指示助選、法令政策遊說、破壞集會遊行、或散播假訊息干擾選舉」等破壞及干擾我國各種民主相關活動行為,固然將遭刑事訴追。只是在刑事法嚴密的證據要求下,檢方要能在法庭裡證明在地協力者金流來自境外,有待強化。

建構一套規範宗教團體金流透明化的法制,當是健全反滲透法制不可或缺的配套。更直白地說,延宕迄今的宗教團體法,當是明年新政府與新國會該急迫推動的立法要項。

2023-12-12

論高雄市議會預算審議僵局

本月上旬,高雄市議會爆發於審查來年度預算案之際,因先審歲入抑或歲出產生爭執,而導致議會數度流會事件。根據報導,有連霸數屆的資深議員提出「歲入若沒審過、根本無法審議歲出,萬一歲入被刪除、歲出卻通過,將產生預算矛盾」等語,令人驚訝。 

從財政法學理上觀之,按國家施政,莫不需要財源支應,而攸關國家財政收入如何取得?如何將收入作最有效的支出?收入與支出之間又如何取得平衡?等諸問題,均需要事前詳密計畫,並透過由人民代表組成的議會審議,藉以構成對財政作用之民主統制。是以本於議會中心主義,政府收支應納入預算,接受人民選出代表所組成議會的審查和同意;在財政立法過程中也應遵循民主公開原則,並接受其監督,此固然為當然之理。
 
可是,本於預算的特殊性使然,使得預算在歲入與歲出兩面,有其不同的規範意義,也是本次高雄市議會預算審議僵局的癥結,不得不察。詳言之,在歲出面上,歲出預算的規範效力通常僅止提供政府支出最高限額限制,乃是賦予政府處理該財政事項的最高限額。倘若高雄市議會認為市府某項歲出預算過於浪費荒唐,自得依職權予以刪減。刪減過後的法定預算,即束縛高雄市府來年執行法定預算時,不得超過此法定上限。又基於預算審議時程關係,議會實務上也往往將預算審議焦點放在歲出預算的控制上頭。
 
至於歲入預算案者,其本質乃是高雄市府對明年度內政府收入預估推算罷了。既非命令歲入機關應該獲取預算金額之收入,亦非准許歲入機關僅只獲取預算金額之收入即為已足。實際歲入超過預算金額固無違法,甚至多多益善,亦即構成近年輿論常說的所謂「預算超徵」現象;反觀不足預算金額之歲入,亦只意味預算編列不夠精確或經濟景氣惡化等因素導致,不至構成追究歲入法律責任事由。
 
承上所述,有關高雄市議會「先審歲入抑或歲出」之爭,其實是個頗無聊的爭辯。倘若議座們在本屆會期內能認真履行議員職務,於下個會計年度開始前依法審議完竣即可,誰先誰後無關宏旨。退步而言,若真的要分個先後,當然也是先從歲出預算的控制下手。
 
要之,所謂「歲入若沒審過、根本無法審議歲出」云云,純屬誤會。而「歲入被刪除、歲出卻通過,將產生預算矛盾」云云,更財政法學上的虛構。最後,再假設一例來說明以上道理:倘若議會將汽機車違規拖吊罰鍰歲入刪除至零,在歲出上同時卻維持警察委託民間進行違規拖吊業務。刪除歲入並不妨害警察依法執行開單拖吊業務,市府一樣會合法產生違規拖吊罰鍰收入,絲毫不受議會把歲入調減至零影響。如此觀之,焉有「預算矛盾」之有?

2023-12-04

「紅火案」─司法界的荒誕奇譚

二00四年遭台北地檢署起訴的「紅火案」,十七年訟海翻騰迄今,日昨最新發展是高等法院在更三審維持更二審見解,判決被告辜仲諒等無罪。本案依舊尚未定讞,檢方仍得上訴。當年的「紅火案」內容細節為何,今天探究早就無關宏旨。一個案子在法院絞動了十七年還沒塵埃落幕,堪稱我國司法界所締造的又一荒誕奇譚。

每逢總統大選,各陣營候選人必對司法改革應如何如何,提出諸多志向宏大的政見。當選之後,也會透過行政官僚系統追蹤管控各項政策落實情形,藉以營造一切按表操課、改革持續的公眾印象。但是這些由官僚系統費心主導堆砌、文字穩健亮麗的司改成績單背後,究竟真實解消了多少法庭現場對檢察官、法官乃至司法體制的深切懟怨呢?

二0一0年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曾以「和艦案」被告身分控訴,檢方無憑無據將他起訴,全案拖了五年多才還他清白,並批判司法體制縱容檢方濫訴、法官亂判,讓法庭變成「司法絞肉機」。倘若以五年審結的「和艦案」做為基準對照十七年更三審無罪卻尚未定讞的「紅火案」,姑且撇開被告等身陷絞肉機的極度煎熬不談,如此荒誕仍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法庭現場持續上演,令人浩嘆。

「鞋子穿起來那個地方會痛,穿鞋的人最清楚」。各陣營總統候選人在編織洋洋灑灑的司改政見之餘,以十七年尚未審結的「紅火案」為契機,或許可提供各陣營候選人真實把握司法弊病重點之所在。

章法紊亂的健康施政

總統選舉日近,輿論大抵將目光聚焦於各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各種政見。只是要注意的是,下一屆的總統畢竟係明年一月選出、五月才就任。當下政府每分每秒的施政作為,攸關人民福祉甚鉅。晚近若干偏差紊亂的健康施政作為,值得國民認真嚴肅對待。

先從「中生納健保」與設立「醫療科技評估(HTA)專責辦公室」兩項施政談起。前者儘管早已爭辯許久,但稟持「健康是基本人權」緣故,政府火速拍板明年二月實施。後者則從明年元旦起營運,斥資兩億,配置人員從個位數一下膨脹至百人以上。甚至預備未來擬成立行政法人,人力再擴至三百名。這兩件事雖非壞事,前者從挹注健保財務角度來看,根據估算中生與其他來自境外的學生同屬年輕族群。一般來說所需醫療支出少於所繳保費,其支出約僅佔所繳保費七成而已,相當划算。至於後者,從八人變成百人,最低限度也可發揮擴增公部門職缺之效。只是政府決策果斷堅毅,行動也來得又急又快,令人訝異。

自今年八月以來,於明年起籌設「百億規模」的癌症新藥基金,雖也是政府曾許下、經媒體廣宣的承諾,而且政府倘若有心促成,在往昔好幾個月的充裕時間裡,只要支持提案修改癌症防治法,導入特種基金制度,並明確指明財源與用途,便可打造一個脫離現行健保總額侷限、讓全台八十餘萬癌友「看得到、用得到」的嶄新救命機制。遺憾的是,按目前立法院因選舉而將提早休會、來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尚待審議、且中央主管機關無意願推動修法等三重困境來看,所謂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談到此時此刻,實際上就是個空中閣樓而已。

言「義」,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能立刻舒緩癌友與家庭財源經濟負擔,更能拯救人命,具高度的公共性與公益性,理應是比「中生納健保」與設立「百人專責辦公室」更刻不容緩的急事。縱使言「利」,亦即基於眼前的選票考量精算,建構能廣泛照顧八十餘萬癌友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也該是比「中生納健保」與設立「百人專責辦公室」更能贏得政治近利的急事才是。政府層峰究竟有無對上述這些利弊事項稍微進行政治沙盤兵推?實在令人懷疑。

明年不管總統是誰、哪個政黨執政,當前諸多章法紊亂、施政錯序的健康施政,若能儘速被扭轉與導正,則國家甚幸、人民甚幸。

2023-10-27

疑似深偽案,凸顯立法缺漏

數位影像技術突飛猛進,連帶促使虛假訊息的產製品質大幅提昇。虛假訊息從往昔的文字、聲音,迅速地進化至當前真假難辨的視覺影像。在總統與立委大選將屆之際,幾段影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疑似剪輯過的模糊影片,刻意掀起輿論熱議,再度驗證這是「眼見不一定為憑」的混亂時代。

就法而論,今年六月,我國已相當積極地將「深度偽造」條款分別納入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四十七條之三、第九十條,與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五十一條之三、第一百零四條。前揭條文採取重罰思維,規定以散布、播送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候選人、被罷免人、罷免案提議人之領銜人本人之深度偽造聲音、影像、電磁紀錄之方法,犯前項之罪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波嶄新「深度偽造」條款的修法,大抵是用複製貼上的方式,將內容雷同的條款嵌入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裡,而且「被深偽」的對象不予更細緻區分,而一概套用「候選人、被罷免人、罷免案提議人之領銜人本人」而已。倘若冷靜思考,總統副總統選舉乃我國最高規格的民主選舉,攸關全民生存福祉。倘若被深偽者非屬候選人本人,而係與其或該所屬政黨密切關係、對於選舉勝敗具有重要地位之人者,同樣會對選舉勝敗產生影響。卻因不具候選人身份,而無法以六月才打造的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深度偽造」條款進行追訴,僅能依其他刑事法律相繩,令人浩嘆。

數位社會轉動太快,致使法律規範,永遠跟在社會現況後面苦苦追趕。對於這個「深度偽造」條款力有未逮的缺漏,期盼立法者能有更通盤與遠見的思維,審慎打造數位時代網路治理的更有效規範。

2023-10-16

從「民選獨裁」到「大股東干政」

當代法學作為一門主要來自歐西舶來輸入的學科,精確瞭解掌握各種法令規章、制度設計各法制先進國家究竟如何?大抵是按部就班展開法學研究的起點。只是無庸諱言的是,百年以來東方華人社會對歐西法學不僅進行囫圇吞棗、瞎子摸象式的片段偏頗理解,多所有之。甚至時而在繼受外國法之際暗自攙雜獨自的創造演繹,其結果導致與歐西法制大相逕庭,橘化為枳。

以沒有受過正統科班政法學術訓練的醫師孫文為例,宣稱其所宣揚的三民主義乃「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並稱自己「游歐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云云,口氣十足駭人。倘若以學術標準平心檢視,即可得知猶如今日通用萬能型電視名嘴般的「法政業餘愛好者」孫文,對歐美法政制度不僅誤解甚多,甚至蔑視三權分立制衡體制,恣意將中國封建王朝時代相傳考試之制,糾察之制拼湊入憲。割裂行政權、立法權所造成的憲政秩序的運作紊亂,還禍延至今。

將時空拉回當下,本月初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召開《終結有權無責獨裁總統制─把國家還給你》記者會,主張我國的選舉特色是贏者全拿、毫無監督,幾乎都沒有制衡,台灣應該終結有權無責的「獨裁總統制」云云,也是一個由醫師跨界杜撰、恣意發明的唬人概念。詳言之,台灣總統乃全民直選,其不僅受任期與續任制度的節制;所有的法律案、預算案等國家重要事項,也要由民意代表所組成的國會審議通過,方得施行。要將「毫無監督、沒有制衡」的獨裁硬扣在我國總統頭上,實在荒謬絕倫。這些不是什麼高深的憲政大道理,只要中學公民學科稍微中上程度者,便能明瞭。

姑且遠離政治圈,檢視我國金融管理機關的法制建構,迄今為止,時而也出現這種恣意創造發明獨特概念與制度的情形。晚近最讓人不知所云者,就是金管會試圖管制的所謂「大股東干政」。析言之,首先從名詞設定來看,有關「干政」一詞,不管是宦官、外戚、抑或後宮干政,大抵是描繪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裡獨裁的君主權力因種種緣故旁落至特殊群體的歷史現象。相關歷史學門的研究文獻,頗為充沛。至於軍人干政(praetorianism)係指一種獨裁統治的型態,最近還成為地方公務員特考三等考試的政治學考題。但是在公司金融法制領域裡,董事會與股東之間,本有各自權利義務之相關規範可循。將持有公司股份達一定程度的「大股東」與「干政」兩字進行名詞恣意創設連結,這個橫空出世的「大股東干政」概念,在現代國際金融法規下究竟所指為何?如何以外文妥為詮釋其內涵?如何跟國際金融圈對話解釋?不免迭生疑義。

退步而言,權且將「大股東干政」定義為:是指掌握相當股權或股東會投票權者,以派任法人代表董事形式而對董事會有很強影響力,進而個人直接介入金融機構的經營,包括人事、財務、業務與投資事務。這些大股東因未符合金融機構負責人條件,或被解職還未符合資格條件者,其個人無法擔任董事,只能派法人代表擔任。又據報載,為加強監理,金管會要求各金控、銀行於2023年第1季底前訂定內部規範,明定大股東原則上須透過其指派之「法人董事」瞭解公司營運狀況或向 公司提出建議,以防止大股東直接介入公司決策。只是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立法院法制局曾於2023年1月發布一篇擲地有聲的〈透過法人董事制度以避免大股東干政之妥適性研析〉報告,該報告毫不諱言提到「法人董事在各國立法例中,並非常見制度,但在我國公開發行公司中卻極為普遍,引發公司治理之各種亂象」。有鑑於法人董事之上述制度缺點,學說多有主張廢除法人董事制度或至少逐步限縮其適用範圍(例如:將法人董事限於非公開發行公司、基於公益,將法人董事僅限於政府所營之國營事業,或增加法人股東持股門檻,須持有一定比例之法人股東始能當選董事,指派法人董事等)看法。該報告更進一步坦率指出,既然法人董事制度本身即有爭議,迭有刪除或修正之議,本次金管會復要求各金控、銀行訂定內部規範,明定大股東原則上須經由其指派之「法人董事」瞭解公司營運狀況或向公司提出建議,「此種透過一個容易滋生弊端的法人董事制度,達成金融監理目的之作法,能發揮多少效果,本身已非毫無疑義」。另外,再就現況言,該報告也點出了法人董事係由所代表之法人(即此處所謂之大股東)指派,且可隨時改派,可能會聽從大股東之意,所謂透過法人董事制度以避免大股東直接干涉公司經營事務,「恐僅流於形式,實質效果不彰」等語。

如同論者所指摘,攤開金管會組織法,「促進金融市場發展」雖然白紙黑字地寫在本法第1條立法精神裡,本法第2條也提到金管會乃「主管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之發展…」,但是到了本法第4條規定銀行局、證券期貨局、保險局、檢查局業務執掌之際,只剩「監督」、「管理」與「檢查」而已,至於在立法目的說好的「發展」則處於失蹤狀態,居然不在四大核心業務局的業務執掌範疇。綜上討論,本文認為這波金管會試圖修改金控法、銀行法,藉以鎮壓「大股東干政」的諸多行政作為,不僅再度暴露出金管會「重管制、輕發展」的偏差官僚心態,長遠來看,也將使得我國金融監理法制離世界金融體制越來越遠,絕非台灣之福。

新加坡距離台灣出差路程不遠,本文期盼金管會層峰能拋開管制防弊心態,好好學習該國,打造監理與被監理者共創發展的進步金融商業環境。

2023-10-09

自由廣場》哀「雅婷」

「下屬的功勞是上司的功績,上司的過錯是下屬的責任」,這句乃日劇《半澤直樹》裡大和田董事的經典金句,當時掀起觀眾相當大共鳴。這個壞壞的闇黑潛規則不僅見於編撰出來的電視職場,同樣也適用於今日的臺灣官場。

日前,教育部推出「○至六歲國家一起養」廣告片,原本用意在於發揮提升生育率的政令宣導效果。但卻由於內容處處破綻、離譜至極,引起民眾公憤。教育部迫於壓力而明快決定影片下架,認錯道歉,令人欣慰。只是就在風波漸息之際,昨日連假期間一則「大河田式」的小編「雅婷」扛責臉書發文,令人錯愕。

在今日職場的多數年輕人,正咬牙面對著種種艱辛勞苦的挑戰與磨難。其中一種最無助的職場壓力,就是被拿來當作掩飾長官錯誤、可割可棄的背鍋砲灰。就本案來說,參與經手「零至六歲國家一起養」宣傳廣告片過程的教育部中高階長官料想甚多,今天被推出來扛責道歉的小編「雅婷」乃負責社群編輯,應從未參與該廣告片。這個讓「雅婷」扛責的赤裸裸職場壓迫,不但不會消弭民怨,甚至反而還會掀起嶄新一波「雅婷們」的憤怒浪潮。

根據教科書所載,學理上政務官肩負政策決定與負責,事務官係負責政策的落實,至於機關裡實際負責業務的臉書小編們,多數恐怕是連事務官都還算不上的約聘僱人力。政治危機處理是一門極為高度專業的學問,從這次「雅婷」被扛責事件可見,教育部相關層峰官員們,顯然迄今還沒參悟箇中道理。

2023-09-12

評北市議員「越位監督」大南方縣市

學理而言,憲政分權、權力分立的民主設計,除行政、立法、法院等水平分立外,中央與地方間的垂直分立亦屬重要一環。前者體現在各權力間相互尊重及制衡,後者則是落實於地方自治的制度性保障,使權力得以下放至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處理自治事項,並由地方民意機關負責監督,因此,各行政、立法權力間,中央與地方政府權限間,均有其行使界限,並非得以無限上綱,恣意延伸。

只是在政治運作現場上,悖離理論的弔詭現況俯拾皆是。今(二○二三)年八月上旬,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指控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漏水」又是「空城」。對此,經濟部能源局提出反駁指出,影片拍攝地點位於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停車場,為符合鑽石級綠建築規範,採半開放式設計,而照片內的積水是半開放建築物經過大雨潑進來,而不是建物屋頂漏水;至於誤解空橋漏水一節,則為頂樓車道棟間伸縮縫設計,主要功能為導流雨水。經濟部並重申,外界不宜屢次以政治口水攻擊前瞻建設成果。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也發新聞稿回應,指出沙崙科學城的相關建設,於馬英九前總統時期便有部分著手,蔡英文總統時期進行通盤整體規劃。該新聞稿甚至進一步提到,徐議員曾任馬前總統辦公室發言人,理應了解區域發展的脈絡,認為其「此刻為了自身選舉利益,無視臺北以外地區的市民需求,實在令人遺憾」等語。

明明是位長期生活於台北首都圈、以監督台北市政為其職責的台北市議員,卻跨域就位於台南的公共建設計畫提出批判,甚至後續還分別引發經濟部、台南市政府分別針對箇中誤謬予以駁斥,越位監督情形,相當鮮明。

地方民意代表其民主正當性來自於選區,跨域越位監督的誘因理論上不高。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會有產生前述狀況。析言之,拜台灣新聞媒體長期集中北部首都圈一極的影響下,導致首都圈的民意代表動見觀瞻。從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本身的立場來看,由於首都圈地方政府(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與基隆市)俱為同黨所屬民選首長執政下,批判性議題設定相對不易。在此環境下,台北市議員運用首都圈新聞媒體效應,遂產生將其監督量能從台北市越位轉向非同黨首長執政的南部縣市發展,藉此繼續博取政治曝光與聲量。

從台北市選民角度來看,由於尚未辭去台北市議員身份,徐議員其職責理應是協助市民監督台北市政運作。為了帶職競逐中央民意代表,而將問政觸角延伸跨越至其他地方政府,這種作為難謂沒有背離地方選民的神聖託付。至於從「被台北市議員監督」的各大南方縣市政府來說,這些行徑也是種莫名其妙的施政干擾。要之,各縣市政府,應受各地方民意機關的監督制衡。首都圈議員作秀式的跨域問政、越位監督之離譜行徑,可以休矣。

2023-09-10

口水退散,政見交鋒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沾染的惡習?臺灣的政壇似乎鎮日充斥狂言囈語。倘若長久下來積累過多負能量,讓選民心煩意躁,終究將對自由民主逐漸喪失信心與耐心。基此,任何有志於參與政治活動者,最終還是要回歸常軌正道,進行理性辯論、以政見跟競爭對手交鋒為是。

環視當下,距離2024年總統大選已不到半年光景。值得慶幸的是,從最近開始,各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開始陸續提出了治國願景藍圖的相關主張。例如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所拋出的成立癌症基金、加速新藥給付、取消巴氏量表…等諸多讓民眾具體有感的健康政見,即引起社會相當多正面的迴響。饒富趣味的是,行政院也相當傾聽民意,接著迅速也宣布了將於明年籌設新藥專門基金、巴氏量表研擬多元評估方式,甚至補助高齡者健保費方案也正在研擬中,預計明年年初上路等政策。

從在野黨立場而言,政府相關機關此刻勇於積極任事,固然可指控執政黨「拿香跟著拜」,畢竟這是相當淺顯易懂的政治嘲諷方式。但若嚴肅地來談,這些訴求並非突然從天而降,而是在健康領域政策長久以來積累許久的官民爭辯,並非在野黨在選戰裡「獨見而創獲」的政見點子。以癌症新藥基金為例,其建構背景在於:依衛福部統計2021年台灣醫療保健支出占GDP的比例為6.2%,與鄰近國家相比,相當不足。癌症新藥基金基本思維在於透過修正癌症防治法賦予基金成立法源依據,在全民健康保險體制外找其他的公務預算財源,不受限全民健康保險之有限資源,使癌症患者可在治療藥物上有多項選擇,以提高其存活率。要之,該支持基金不僅能解決癌症患者對藥品治療之急迫需求及經濟重擔外,更能同時蒐集並提供政府「尚未給付之癌症新藥」之實際施用之數據,得以提高其新藥被納入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之機會,同時也能確保全民健康保險之永續發展。經過長久延宕後,在選舉即將來臨前夕,終於打開了新局面。尤其,對於正與生命拔河的癌友與家庭來說,執政黨與在野黨,兩者都是推動衛福官僚體制、共同促成癌症新藥基金這樁美事的伙伴功臣。

選舉還有半年,除了選舉之外,倘若執政黨與在野黨能把握這個「改革黃金時刻」,推出更多能福國利民的良性政見彼此角逐競爭,則臺灣甚幸、民主甚幸!

2023-08-31

癌症新藥多元基金,莫蹈數位中介法覆轍

今年8月下旬因衛福部健保署盤查癌症患者不需住院卻使用健保給付住院,影響商業保險給付,致令癌友呼籲政府「給病患一條生路吧!」後,掀起一波嶄新的公眾批判與關注。所幸健保署明快決斷,署長石崇良承諾暫不盤查,雖使風波暫時落幕。但接著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依舊召開於8月29日記者會,由此事件為契機,進而呼籲從制度改革起,主張透過修法,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幫助弱勢、罕見疾病和癌症重症病友在健保無法給付之下,給予適當醫療補助,減輕醫療負擔,讓台灣不再出現「因病而窮,因窮而亡」情形。持平而論,相關內容本為諸多癌症團體近年屢次對政府的公開呼籲,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日前記者會大抵只是大方繼受了這些主張,而給予相當善意且溫暖的相挺罷了。

2022年11月,立法院法制局曾發佈「癌症新藥相關法制問題之初探」的研析報告,其中結論部分明快建議「主管機關宜『妥速』評估設立癌症新藥基金之可行性,並研議增訂設立基金之法源基礎」等語。只是令人莫解的是,儘管有來自於民間癌友團體的殷切期盼,也有來自於立法院法制局的專業建議,長久以來衛福部態度始終曖昧不清,往往以再研議、再研究等這類「拖」字訣回應世人,似乎只想處理新聞而不想處理問題。今年4月上旬,行政院長陳建仁於立法院備詢時大方向上雖曾口頭支持永續發展的基金,卻也同時拋下「目前得先規劃基金怎麼成立?錢怎麼來?怎麼用?必須要有完整計畫」云云,這些穩妥的官門語彙。癌症治療跟轉型正義一樣,時間就是最大的敵人。癌友與家屬急迫焦躁的心情,社會公眾當可感同身受。

長久推託延宕,似乎終現曙光。巧合地就在前述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記者會的隔日,健保署長石崇良終於明白拋出將於明年1月獨立於健保總額之外,以公務預算編列100億元新藥基金的訊息。只是也要注意的是,依目前揭露資訊,這個癌症新藥基金之設立似乎與建立「行政法人醫療科技評估專責單位」綑綁搭售。以「數位中介法」立法挫敗的慘痛教訓作為前車之鑒,此舉是否妥適?不無斟酌之處。

詳言之,在數位高度發展時代,針對數位通訊業乃至於跨國性數位社群平台所引發的各種問題進行法律相關管制,本為當然之理。德國、法國、歐盟都有立法例可以參考。偏偏草案裡橫空出世地編列25億元另成立「數位中介服務專責機構」,這點遂成為各方攻擊該草案的致命破口,相信府院層峰仍記憶猶新。其實,目前已有官方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倘若還是人力不足,法律上亦可以用公權力委託或行政助手方式解決。癌症新藥基金可望成立在即,在此關鍵時刻,卻又畫蛇添足地倡議成立規模百人之譜的行政法人。這種膽大的政治冒險將惹來什麼不利後果?這題應該不是很難的政治判斷才是。

文末,本文再次呼籲:為了讓問題單純化,為了真正讓國家資源真正落實到跟生命拔河的癌友與家庭們,現階段編列預算,並於明年1月依據承諾順遂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乃當前重中之重的衛福施政要項。倘若橫生枝節,此一樁美事將會受到組織法制爭辯的拖延而壞事,追求時效與政績之政策目的也將落空。盼黨政層峰明察為禱。

2023-08-23

支持草根型NGO 監督地方議會

每四年一度的地方民意代表選舉,於去年十一月底劃下句點。迄今雖未逾一年,然而瀏覽公眾媒體,其關心焦點似乎高度集中於明年總統大選。至於去年底這些剛依法選出的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究竟有無好好善盡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五條以下議決、審議等職權?當前媒體似乎少有聞問,遑論將其表現良莠進行客觀地揭露乃至評價。

日前,地方性公民團體「台南議會觀察聯盟」公布台南市議會第四屆第一次定期會議員評鑑結果,此次評鑑辦法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對重大議案揭發及有特殊事蹟者,給予額外加分機制,也針對問政失真者有扣分機制。結果評選出十五名優質議員,及四名待觀察議員。從台灣地方自治發展觀點而論,地方草根型NGO針對地方議會營運進行監督,本為相當值得誇耀與重視的地方民主里程碑。只是拜台灣媒體長期集中首都所賜,此新聞事件大抵僅止於少數平面或電子媒體文字披露而已,引起的公眾討論相當不足,令人惋惜。

二次民主改革,亦即強調地方自治,是李登輝前總統晚年最重要的政治改革倡議,也精準呼應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名言。更淺白地說,倘若欠缺健全且永續營運的地方民主政治,則良善的中央民主政治,將永難實現。

明明是活在首都圈、理應監督市政的若干台北市現任議員,卻為角逐次屆立委而肆無忌憚地針對高雄前鎮漁港、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園、屏東棒球場等建設接連發表貶抑性評論。這種弔詭的地方民代監督對象「錯位」,非議會政治正常生理現象。

筆者衷心期盼,倘若類似「台南議會觀察聯盟」的草根型NGO能受到更多的重視,並進一步在台灣各地方自治體裡遍地開花,深耕茁壯;針對地方民代的種種表現事蹟,提供地方住民客觀的事實揭露與適當的評價。則每四年的地方民代選舉將逐漸擺脫嘉年華式的喧嘩熱鬧,而進入更趨於理智的公共議題審議討論與抉擇。

2023-08-19

一次「強化信賴」的完美出訪

副總統賴清德以特使身分出訪巴拉圭,並先後過境美國紐約與舊金山,本月十八日(五)完滿結束行程返台。自巴拉圭回程時抵達舊金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駐美代表蕭美琴都親自登機迎接,完全打臉在野黨散播美方接待規格不如以往的謠言。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對於此行以「過度低調」予以評價。其發言本意雖在貶抑批評,卻又恰好且精準地反映了台美關係裡務實外交最細膩的一個領域:信賴關係。

如所周知,國際外交是充滿智慧機鋒的統治行為領域,倘若處理得宜,則兩國關係長久維繫;一旦魯莽行事破壞信任,則後果不堪設想。 回顧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訪日失言事件,就是一個不忍卒睹的經典外交災難。當時柯文哲受訪時宣稱六月初遇到自民黨幹事長,對方告訴他,「台灣沒有辦法參加CPTPP,不可能,台灣要死那個心」等語,引發軒然大波。後來駐日代表謝長廷旋即駁斥,指出當時代表處洽排對象裡,並無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在內。其後民眾黨聲明稱柯見到的是「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等語。

在這裡退萬步言,姑且勿論柯文哲因不熟稔外交而把「自民黨幹事長」與「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混淆而不自知,但是在將外交場合私下談話直接公諸媒體,是難以理解的低級錯誤。

這也莫怪謝長廷在事後的五點聲明提到「…如係朋友間的私下或酒後談話,不管是大臣或黨的高層,都不宜公開引用來選舉造勢,這會破壞彼此的信賴關係..」。坦白說,這句話相當善意,也充分蘊藏了老外交官的智慧。只是民眾黨發展到現在,或許柯文哲再也聽不進去這類的刺耳忠言了吧。總之,柯文哲在國際場合上「喧嘩上等,夜露死苦」式的爆走舉動,大抵是網紅經濟下拼流量、賺點擊思維下的產物罷了,跟國家治理下的外交行為,謬以千里矣。

文末,再次回到對於副總統賴清德此次出訪的評價,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批評的「過度低調」,尤其站在美方立場,恐怕就是對此行的最高的嘉許。一場重視長期累積信任關係的低調出訪,一方面既可持續拓展臺灣的國際能見度,另一方面卻也不給境外敵對勢力過多挑釁的藉口。台美間的信賴關係就在賴清德此行「no surprise」原則而繼續強化信賴、深化兩國情誼。

2023-07-19

起造救命需求導向的癌症基金

我國健保自二○一八年起特別提撥「新醫療科技」項目預算,係專為病人對新藥可近性為目標所編列相關給付費用項目。可惜因財務考量,新藥即使獲得健保給付,但給付範圍太過嚴格,大概僅能涵蓋三成病友可即時獲得支持,而導致近幾年該項預算執行率甚至偏低情事。

基此,日前由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等十三個病團,在以病友為中心的思維,前瞻思考超高齡社會與新藥新科技快速進展的衝擊,共同倡議「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設立,藉此避免病友與家庭因經濟因素,導致在等待過程中對救命新藥「看得到、吃不到」,而陷入「有錢求生、沒錢往生」的人間殘酷掙扎。

所謂「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基本理念是在健保體制外,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的基金,融入多元參與機制,同時兼顧照顧廣大的經濟弱勢病友,並確保健保制度永續營運發展。

對於前揭訴求,醫師背景出身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已有相當正面且積極回應。放眼未來幾個月,期待其他陣營候選人也能在該領域提出具建設性與可行性的政見,共同樹立優質選風。信口開河與狂言瘋語,終非民主常軌。

特別提醒,病友盼望的財政支援機制,絕非浮在雲端、偏重於挹注產業發展尖端藥品的獎補助;而是要能務實地從病友視角出發,在台灣健保預算始終有限情況下,諸多該給付而未給付,尚未跟上國際治療水準指引的癌症藥物,外掛於健保預算之外的基金,應都要能優先納入符合癌症病友的新藥治療需求,以減輕病友財政負擔。這是起造「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的核心關鍵,尤其針對療效已經確定的癌症用藥更應在立意良善情況下率先被考量,系統性地檢視各疾病領域在治療照護的缺口,俾切實回應癌友與家庭的迫切困境,方為正辦。

正視社群平台詐騙治理課題

站在二○二四年時點回頭顧盼,資訊通信科技成長步伐之快,令人驚訝。二十世紀科幻電影裡的諸多橋段,已是現代生活日常。不同時代的人類,往往會面臨不同的機遇與挑戰。放眼當前,網路社群平台如何妥為治理?成為每一個民主國家都無法漠視的嚴肅課題。

將視野拉回台灣,網路社群平台亂象迭生,早已不是新聞。姑且先撇開箇中涉及數位集權國家企圖利用網路干擾民主國家正常營運的「資訊戰」不談,在今日的網路社群平台裡,動輒可見不肖份子及詐騙集團肆無忌憚地假冒名人創設Facebook帳號以「限額免費贈送投資書籍,並邀請民眾加入投資社團」名義進行投資詐騙。尤其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且緊扣時事脈動,讓人啼笑皆非。

舉實例而言,最近在Facebook社群平台有多位知名人士圖像及資訊遭盜用,包括聯華電子創辦人曹興誠、台朔企業王文淵總裁、旺旺集團蔡衍明董事長、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張淑芬董事長等各界名人,除了被冒名註冊外亦遭創設虛假之粉絲專頁,以限額免費贈送投資書籍吸引民眾,再邀請民眾加入投資討論群組,群組中更有自稱「老師、指導員、分析師、總監」的成員進行線上教學投注或代操作等投資技巧,除了宣稱保證獲利、穩賺不賠、且利潤豐厚外,甚至在群組內安插其他詐騙集團的暗樁成員分享虛假獲利之帳面貼文來誘惑民眾,引誘民眾投入大筆資金,然而最終以須繳交保證金、投注量不足、IP系統異常等理由不讓民眾動用資金,更甚者直接凍結資金或關閉投資網站失去音訊,民眾方才驚覺為詐騙陷阱。

現今民眾使用網絡交流之資訊管道多元,詐騙集團除了利用許多民眾經濟負擔壓力大、新鮮人渴望累積財富的心理外,更利用我國政府尚未嚴格規範審核跨國社群平台廣告投放機制的法令疏漏,在數位平台上以付費廣告推播方式,冒用多位名人名義來散布假投資真詐騙訊息。依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去年共發生兩萬九千餘件詐欺案,其中此類型之假投資詐騙案數量達六千六百餘件,其總財務損失金額高達三十四億餘元,可見危害甚深。

坦白說,面對如鬼魅般出沒的社群平台詐騙活動,耗費人力物力追緝犯罪集團效果至為有限。透過法令規範跨國社群平台,在其追逐商業獲利之餘,同時也促其防杜詐騙訊息散佈的相應義務,方為正辦。此外,民眾使用數位平台,也該培養相應的資訊素養,投資行為要透過政府立案的金融機構及合法管道為之,且投資本身往往具有不可預期的風險,故若看到「提供免費專業資源」、「宣稱保證獲利,且穩賺不賠」及「短時間必翻倍獲利」等華麗說詞時,自己本應提高警覺,以防誤蹈詐騙陷阱。

2023-06-29

當了八年台北市長的預算素人

行政院會昨拍板「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套措施方案」,堪稱是近年政府層峰針對高教困境最明快且正面的決策之一。自宣布以來,頗受大學業界、學生乃至家長普遍好評。

但根據報載,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卻似不以為然,並稱「如有需要,今年九月就應開始了,拖到明年二月,難道沒有投給民進黨就沒有這項補助」云云;其實,政府預算編制與執行,有其規則章法。

預算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附屬單位預算及其綜計表,經行政院會議決定後,交由中央主計機關彙編,由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由此來看,政府為特別強化高教領域弱勢學生照顧而推動的政策,核其性質乃屬新增計畫,其所需配置的財源約二百一十九億元,自然應循預算程序,於此刻編列於二○二四年的政府預算案裡。若今年底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其實施時間點,「最快」也要落在明年開學、繳學費的二月,以上乃政府預算的ABC常識。

所謂「今年九月應開始」之說,誠屬預算法上之無稽;好歹當了八年台北市長的柯文哲,居然對預算如此陌生,令人驚恐不已;至於「投給民進黨才享有這項補助」之說,更是不值一哂的政治口水。按任何學生只要符合法定補助要件,自會受惠於該政策,這跟政黨偏好與投票取向毫無連結,柯主席大可寬心。

2023-06-21

誰抄了柯P的政治口號?

本月十九日,新北市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至台灣大學參與「二○二四校園總統馬拉松」座談。由於選舉日近,當天表現雖難免遭各界品評討論。惟觀諸相關說法裡,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辦公室發言人指控「備戰不啟戰」、「團結台灣」等政見口號乃「抄襲」自柯文哲政見之說,相當弔詭。

撇開該黨不顧蔣渭水基金會反對,刻意將二○一九年的新設政黨撞名一九二七年由蔣渭水、林獻堂等人創立的「台灣民眾黨」這段歷史不談。侯友宜「備戰不啟戰」之說,經查早在二○一八年二月之際,侯友宜自己即曾表示「人生備戰但不求戰,也不懼戰、不畏戰,隨時做好準備才最重要」云云。由時間序看,「備戰不啟戰」本來就是侯友宜常講詞彙,所謂抄襲柯某政見,根本背離事實。

再者,現今的台灣民眾黨將「團結台灣」也當成了柯文哲國防論述的說法,也是令人疑惑。回顧歷史,團結台灣是政治人物常用的通俗政治語彙。早在二○一二年一月蔡英文參選總統之際,當時即有「選擇蔡英文,就是選擇團結台灣」的政治口號;甚至到了去年七月,民進黨全代會的主題也還是用了「團結台灣、顧好未來」等語。由此觀之,「團結台灣」長久以來早已是台灣政壇的公共財口號,絕非二○一九年才成立的台灣民眾黨所能獨佔獨享。所謂抄襲自柯某政見之說,更屬無稽。

2023-06-14

揚言癱瘓中國網路 北京還傾向支持柯P嗎?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於憲法增修條文又將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的重任交給了總統,是以在歷次總統大選裡,總統候選人對此課題究竟有何政見?遂成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回顧歷史,2008年總統選戰裡,馬蕭陣營雖然強調躁進的全募兵制,造成日後國防根基嚴重侵蝕的災難,但至少觀其國防論述內容,相關政見當出於國防專業人士之手。

接著,在2016年總統選戰裡,民進黨蔡英文、陳建仁陣營在國防政策上著墨亦深。一方面政見提及將持續強化台美軍事合作,並共同因應網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也注意到要修正全募兵制,企圖在全募兵與全徵兵制之間找出最理想制度,也為未來的、獲得朝野與民意一致肯定的恢復一年徵兵制埋下伏筆。另一方面值得稱許的特色在於國防與產業的連結,提出以「國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及產業創新的動能,藉由對國防投資,讓台灣科技產業能領先,推動軍民通用科技;希望下個世代的科技發展與人才,都可軍民兩用等語。相關政見出於熟稔軍事、國際戰略與產業等領域的專任人士之手,顯見當年民進黨蔡陳陣營對國防政見的認真對待。

將時間拉回今日,距離2024年總統選舉尚有7個月光景,而也要到今年9月中旬,中選會才會正式發布總統、副總統選舉公告,揭開選戰序幕。是以直到目前為止,各潛在陣營大致都還處於廣邀專家學者、共同草擬選舉政見階段。總之,各陣營比較完整的國防政見尚待研擬。目前大概只能從各陣營擬參選人的談話內容,略以窺探一二。

首先在民進黨賴清德副總統部分,最指標性且相對完整的發言見於今年4月12日所提出的「民主團結」、「民主治理」及「民主和平」三大民主行動裡。其中在「民主和平」項下提及,在中國沒有放棄武力犯台之前,我們必須持續增強全民國防力量,隨時做好「抵抗中國入侵」、「保護台灣」準備,並結合理念相近的民主盟友,一起努力對中國發生威懾效果。台灣位處印太戰略的第一島鏈,對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及世界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一定要發揮關鍵力量,攜手理念相同的國家,成立民主和平共同體,維護台海、印太以及世界和平等語。倘若與2016年蔡陳陣營國防政見相互參照,從台美軍事合作擴展到了結合更多民主盟友,維護台海與印太和平的格局,大抵可見政見連貫性。

其次,在國民黨侯友宜市長部分,在本月8日參加「政治進入校園PLUS」座談時提到贊成「全民國防」概念,指出防衛國家沒有分你跟我,面對國家戰爭要同心協力,全力配合。另外也提到,現階段科技戰爭,要精兵制,募兵制與徵兵制一起配合;而當形勢改變,必須與政府並肩作戰,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觀察其發言內容,既有對目前民進黨推動的諸多國防政策,如強化民防、改革兵役制度的理性支持,亦有延續2008年馬蕭陣營強調維持兩岸穩定的傳統路線,雖較無個人路線和明確主張,但國防政策上,拿香跟拜總比空手不拜好。

然而,最令人瞠目結舌者,當然是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臺灣險峻的政治情勢下,國防政策乃是參選總統的必考題。縱使民眾黨幕僚智庫還沒有提出較為完整且專業政見可供柯文哲誦念,但至少也要準備一套看似言之有物、至少「不失分」的基本套路說詞,絕對不容天馬行空、恣意想像發揮,也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失言的空間。

悲慘的是,本月11日柯文哲出席與青年對談時回應國防議題表示「如果我來做(總統),網軍會是第一優先…..以後每年都選一天、挑題目跟中國說,例如10月1日中共國慶,今年就把他們的高鐵系統全部癱瘓、明年把ATM全部癱瘓」;「你小心,我是有能力把你癱瘓的,不要亂動,真的動,我就搞你」等語。這種公開放話是明確承諾,將以國家力量進行惡意網路安全威脅攻擊作為,聽起來或許是豪邁奔放的帥話,但是若真的放在台海兩岸政治場域,恐將招致無比凶險結果。

只是弔詭的是,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於本月14日表示,希望「島內有關人士」多說「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於台海和平穩定」的話,多做有利增進兩岸之間互信理解的事,而不是相反云云,態度頗為溫柔。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乃近年流行的戰狼精神。北京居然甘願把民族尊嚴拋在一旁、對於揚言癱瘓中國交通金融系統的「島內有關人士」罕見不以重話伺候,令人訝異。只是,面對放話要進行國家網路攻擊、率先開打「第一槍」的柯文哲,北京當局是否也在思考,這樣反覆又毫無邏輯的柯文哲,他們真的挺得下去嗎?對於廣大的台灣民眾來說,當所有候選人都在強調加強自身準備、務實追求和平時,面對宣稱要主動攻擊中國、引發戰端的柯文哲,是否還能支持得下去呢?值得大家深思。

2023-05-16

中天電視台換照案:導讀與後續

2023年5月10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終於就2020年11月下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通傳會)駁回中天新聞台換照案作出一審判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435號判決)。身處寬頻光世代,一場耗時2年多的一審審理,恐怕會讓許多人忘了本案原委為何。以下先謹將事實概要略為整理如後。

中天電視公司係《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條第4款之衛星頻道節目供應事業,前於2014年為所經營之中天新聞台申請換發執照,經通傳會2014年12月許可在案,執照有效期間為6年。嗣於執照期間屆滿前6個月之2020年6月間,中天電視公司規定檢具相關資料申請換照,經通傳會2020年11月18日第938次委員會以營運不善為由決議駁回換照申請。中天電視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原處分、請求被告作成准予換照處分,並請求通傳會給付新臺幣79億餘元及其利息。

北高行判決呈現「一部勝訴、一部敗訴」狀態

中天電視公司在本案的訴訟的3個請求,亦即:撤銷原處分、准予換照處分以及給付79億餘元,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了准予換照與給付79億餘元請求,至於通傳會駁回換照申請的原處分則遭撤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並要求通傳會應依本判決法律見解作成決定。對雙方而言,判決結果呈現「一部勝訴、一部敗訴」狀態。

有關中天電視台換照案的諸多贊否議論,在2020年11月通傳會駁回換照申請之際在公共論壇上甚為喧騰,本文姑且略而不談。經2年多的審理與沉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實則以一個出乎公眾討論射程範圍以外的程序瑕疵,作為本次撤銷通傳會2020年11月駁回換照處分理由。

詳言之,法院相當謹慎先重申了針對獨立機關處分的審理原則,指出「…考量被告經由多元專業委員組成之委員會,透過合議決策模式,及對外公開資訊、徵詢意見或舉辦聽證會等公共參與程序,對於具體個案所作成之決定,因具備多元專業性及民主正當程序之要求,行政法院固應給予相當之尊重,而採取『較低之審查密度』…」,但又例外地提出「…對於決策事實基礎有無錯誤、是否資訊不完全、理由的形成是否出於正當程序等節,法院仍應審查,以確保獨立機關的依法行政」等語,作為法院審查獨立機關處分之正當基礎。而這段用語,即為法院本次撤銷駁回換照處分的起手式鋪陳。

北高行以程序瑕疵為由撤銷NCC原處分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究竟用什麼程序瑕疵作為撤銷原處分依據?一言以蔽,問題出在換照評分表新舊版本使用差異問題。歸納而言,2018年2月起通傳會有個全面新修正的評分表,用以作為營運計畫5個審查項目的評分標準(24、12、12、6、6 / 60)。但通傳會2020年11月駁回換照處分之際所使用的換照評分表,卻係以2018年2月前的舊評分表(25、15、10、5、5 / 60)。對此程序瑕疵,法院認為「形同改變執照的核發標準」,已造成該5個審查項目之決策事實「基礎錯誤而資訊不完全」,而「足以影響審議不予換照之結論」。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要求通傳會應依本判決法律見解作成決定,言下之意就是希望通傳會能依據2018年2月起新修正的評分表作為准駁換發執照申請之依據。另值得附帶一提的是,至於中天電視公司曾多次指出的換照諮詢會議程序諸多問題,如:鑑定人資格、資料現場才收到、不允許用PPT輔助說明…等,這部分法院則概以「不影響被告委員會議因實質審議所作成意思決定之合法與否」為由,予以駁斥。

從這裡,也可察覺針對這個備受社會高度矚目的棘手案件,三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們頗為小心翼翼將本案戰場劃定為程序瑕疵問題,未跨入審查獨立機關准駁意思決定的實質領域。

本案又不得不讓人聯想同樣也是涉及中天電視公司、今年3月下旬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確定的「鳳凰雲」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111年度簡上字第12號判決)。該案緣於2019年2月間中天新聞臺製播「異象?!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新聞;續於同日晚間製播「民俗專家:大吉現天侯盧韓齊聚天顯『鳳凰雲』?!」新聞,經通傳會以內容未經事實查證,引導民眾將特定政治人物與怪力亂神之說進行結合,認中天電視公司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規定,依同法第53條第2款規定,於2019年5月裁罰40萬元。
北高行著重程序問題,非涉實質審查

其間曲折的上訴與發回過程基於篇幅關係姑且省略,該案最終通傳會40萬元罰單遭撤銷確定的箇中原因,也是出在程序性說理問題。詳言之,通傳會於裁罰前曾提送2019年第3次諮詢會議,且該次諮詢會議出席委員共計16人,其中12人認定系爭新聞未涉違法,僅有4人認定系爭新聞違法,該次會議並決議建議處理方式為「發函改進」。

法院指出。若通傳會若決議不採諮詢會議建議,自應說明其不採納諮詢會議建議理由,並作成詳實之會議紀錄,俾供外界檢視其所為判斷之正確性及正當性。由於通傳會第848次委員會議紀錄之內容,僅有判斷結論之記載,至於其判斷理由則付之闕如,而原處分理由中,更是片斷擷取該次諮詢會議少數委員之部分意見,對於多數委員認為系爭新聞並未違法之意見置之不論,因此法院遂指出通傳會所為判斷之正確性即因欠缺理由而無從獲得擔保。

換言之,在本案中,法院明確闡明前階段諮詢委員會的新聞處理建議,雖非不能被後續的通傳會會議推翻。但當12/16的多數諮詢委員認為本案情節只要以發函改進處理即可時,通傳會會議仍要決定開罰,就應要配備相應之充足說理,而非僅片段擷取諮詢會議少數委員之開罰意見,便宜行事地作為通傳會開罰決定的意思決定。

訟案會纏訟許久,但環境已是另重宇宙

在我國司法判決常態性牛步化環境下,本案距離判決確定尚早,太多過度的情緒性演繹延伸,意義有限。而退萬步言,縱令如通傳會前委員翁曉玲副教授的第一時間呼籲通傳會應放棄上訴、尊重司法判決云云,但如上所述,本案司法判決意旨也只是指摘程序瑕疵問題,要求通傳會要拿2018年2月的新修正評分表為中天電視台打成績,俾作為決定准駁換照與否的根據,而非直接逕行發照。

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年裡,除繼續持續上演的法律攻防戰以外,中天電視台仍將以網路電視台之姿持續營運;而在影響力越形減弱的有線電視頻道世界裡,52頻道早已有了新住戶,而原中天電視台的經營路線與客群,事實上也早已被其他幾個新聞頻道補位接收。

2023-05-05

雙語教育=英語教育?

有讀者投書貴報,對「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在立法院初審遭逢挑戰而感憂心,並將反對論者的批判指稱為對雙語教學者輕忽與不尊重云云。如此觀點,恐屬誤會。

就法論法,遍查所有中央法規命令,迄今仍無把「雙語國家」等文字入法前例,該草案係首開風氣之先。進言之,該草案共三十三個條文,看似宏大,然而要注意的是,除第一條與第三條外,其餘條文都在處理如何打造此一嶄新行政法人的組織面問題,並無特殊之處。是以問題核心,就在第一條與第三條「為厚植我國國民『英語』力、提升國家競爭力,打造我國成為雙語國家,特設雙語國家發展中心」、「本中心之業務範圍如下:…推動並辦理專業領域『英語』能力檢測相關業務」等兩段直率文字上頭。

承上,該草案最大核心爭議,就是打算讓「英語等於雙語」觀念,直接取得其法源根據。檢視當前大學業界,EMI全英語授課已亂象迭生。至於越來越多科系為迎合政策,將「可執行EMI全英語授課能力」列為新進教師徵聘條件,間接且巧妙地為臺灣土產博士與非英語系國家留學博士設下進入障礙,更是對臺灣高等教育學術多元化的毀滅性影響。

世界寬廣,語種繁多。將英語教育者與雙語教育者劃上等號,此乃顯見的邏輯誤謬。偏狹的英語化教育係當代教育危機,絕非通往國際化的大道。期盼黨政層峰明瞭:依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生活經驗,打造自由多元的外語學習環境,方為正辦。

給真實《造浪者》們的忠告

晚近,Netflix播映的臺灣原創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掀起一股嶄新的戲劇風潮。劇中對政治與選戰刻畫鮮明,不僅引發觀眾熱烈討論,尤其本劇公正黨似以民進黨為參考模版構思,頗為寫實,更引起政治圈工作者普遍佳評,殊為難得。只是,倘若更仔細剖析,處理日常各類政治事務的幕僚,以及實際參與選戰活動的幕僚,基本上仍有相當差異性。為求效果張力,戲劇偏重後者,固無可厚非。然而,倘若在政治實務現場,也把兩種幕僚混為一談,甚至把幕僚完全向「選舉至上」的造浪路徑傾斜,則就是政治災難。

2024年1月總統與立委大選將屆,尋求繼續執政的民進黨,由於總統參選人明確,已逐漸集結各路選舉幕僚,將選戰體制整備完竣。至於對企圖重新執政的中國國民黨來說,總統參選人迄今仍渾沌不明,整體選舉幕僚團隊的整合,尚待時日。但在,此2023年政治關鍵局勢裡,民進黨畢竟是手握中央執政權,且國會居完全多數的執政黨。倘若把心思過度放在經營選戰幕僚,政治幕僚職人沒有將今年施政諸多困境與破綻,誠實向上反映,並共思解方的話,社會對於執政黨的不滿,將持續積累而難以解消。

茲舉兩例說明。首先,今年4月27日台灣永社、台灣社、台灣制憲基金會等民間社團召開記者會,痛批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蔣公銅像預防失智說」,並嚴詞呼籲行政院長陳建仁,斷然撤換不適任政務官。對此呼籲,行政院長陳建仁並未直接表達看法,僅稱「行政院已成立小組,希望跨部會與相關學者專家來共同討論,透過政府與民間的持續討論,做出比較好的決定,讓轉型正義能夠推動」云云。至於被點名的李文忠,則拋下「期盼社會能互相尊重」,企圖採取低姿態事情大事化小。有經驗的政治幕僚職人,應可察覺一向力挺本土政權的台派社團在今年公然點名政務官下台,實則反映對蔡政府諸多政務官公然抗拒轉型正義施政的累積懟怨。陳內閣倘若繼續維持這種不回應、冷處理的作法,其結果恐將只會導致台派社團再度累積更多的不滿,集結更大的反彈。

其次,再以修改癌症防治法、導入「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為例,此事早已是立法院跨黨派的共同呼籲。而面對健保因財務考量而限縮用藥規範的窘境,台灣癌症基金會甚至連同十餘個病友團體於4月20日將聯合請願申請書送到民進黨2024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副總統手上。雖然賴清德承諾「…未來會將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納入重要政見…」等語。有經驗的政治幕僚職人,應可察覺箇中弔詭之處在於:賴清德若於明年1月順利當選總統,其選舉政見要落實為政府政策,最快也要等到明年5月就任總統大位之後。根據統計,台灣平均約每10分鐘就有一個癌友失去生命,但癌症新藥平均卻需787天才能被健保給付。當下已蔡英文政府執政第7年了,倘若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真如賴清德副總統所肯定一般,乃拯救癌症病友於水火的好事一樁,為何現在不做?甚至日前衛福部長薛瑞元受邀出席一場國際癌症峰會時,面對醫界、病友團體對健保給付接軌國際的殷切期盼,其論述仍著重創新治療的「價格管控」,而非以癌友需求為考量,更遑論創新治療對癌友及其家庭的有力價值。這種態度,真的不會對即將進入熱戰的執政黨選情,造成負面影響嗎?

真實的選戰,比戲劇還戲劇。真實的政治運作,認真好好做實事,也遠比戲劇來得更宏大壯闊。期盼府院黨政層峰在追劇看戲之餘,也能在現實政壇上,展現更能令人尊敬的政治職人專業。

2023-04-27

新北槍擊案 誰該負責?

日前,新北市某當鋪遭十七歲少年持槍掃射,由於現場犯案影片於網路與媒體迅速散佈,引發輿論熱議。由於新北市十餘年來長期由國民黨執政,從屬地主義觀點來看,在新北市在野的民進黨,遂自然地認為市長侯友宜該負最大責任。而在中央在野的國民黨,則召開記者會拋出「行政院、內政部難道不用負責嗎?」云云,再度上演藍綠高分貝互相指摘雙方不是的戲碼,十足反映臺灣政治的日常。

新北市槍擊案的討論熱度,終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降溫。但在彼此譴責的政治口水戰之餘,其實本案牽涉一個迄今懸而未決的古老課題:警政治安業務,究竟是中央事項還是地方自治事項?詳言之,地方警政預算係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案,經地方民意機關審議後成立執行。地方警察局既然隸屬於地方政府組織之一環,預算也是由地方政府支應,循此邏輯脈絡下,「理論上」地方民選首長自當為包括警政在內的所有地方政務運作,概括承擔最後的政治責任才是。

只是在警政實務上,理論跟現實之間,有著莫大的落差。詳言之,地方警政明明是地方自治事項,所需預算明明是由地方政府負擔,但基於「一條鞭」思維下,除警察以外、主計、人事、政風等業務的權責機關,也是另以法律進行特殊規定,將其指揮權直接隸屬予中央政府,不受所屬地方政府民選首長之任免。更淺白地說,在地方警政事項上,係處於「地方買單,中央指揮」的弔詭狀態。記得二○二一年五月十日,前警政署長陳家欽至立法院備詢,被問到警察到底該聽誰的指揮時,稱「…警察人事是一條鞭,警政也是單一指揮系統,警政署是可以指揮各縣市警察局的,整體的團隊指揮當然是由署長負責任,他會負起全國治安的責任…」等語,一肩扛起維護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治安重任,十足彰顯了「由誰指揮,誰該負責」的現行制度輪廓。

對此,學者紀俊臣曾坦率指出,此種設計既違背團體自治的組織設計原理,傷害地方自治的完整人事行政權,同時也切割了地方政府組織的發展性,根本係戒嚴時期威權體制的產物。筆者同意此論點,並認為警察業務該如何設計?此固然是個制度設計與選擇的問題。但地方自治既然受到憲法保障,而地方警政警衛的實施,又係劃明文歸為地方自治事項範疇下,充滿威權遺緒色彩的警察一條鞭制度,應予全面檢討為是。

文末,回到新北槍擊案。若按照現行警政一條鞭制度,並參照前述前警政署長陳家欽的壯闊發言,雖事發地在新北市,但由於警政署可指揮包括新北市在內的各地警察局,是一個整體團隊,則該負最終責任者,恐怕就應是警政署了。若有人對此推論結果甚為不滿,則正本清源之道在於徹底揚棄警政一條鞭,回歸地方自治與權責相符原理,將完整的警察人事任免權與指揮權還給地方民選首長,使其為地方警政治安,負擔最終責任。

2023-04-23

協和電廠公投案應回歸法制常軌

日昨,行政院依地方制度法第七十五條第四項規定,發函撤銷基隆市政府於今年三月下旬准予「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的複決公投案(以下簡稱台電公司協和電廠公投案)。在中央政府與基隆市政府分屬不同政黨執政下,此案固難以避免掀起政治辯論。惟就法而論,本案則是相當單純,箇中癥結為:本案是否屬基隆市政府地方自治事項?

首先,回顧歷史,自二00三年十二月公投法施行以來,全國性公投呈現百花齊放之姿,迄今已累積二十個全國性公投案投票。至於地方性公投,嚴格來說僅有高雄市二00八年小班制公投以及新竹市二0二一年的喝好水公投。倘若將特別依離島建設條例舉辦的澎湖、馬祖與金門等四個博奕公投也一併算入,迄今地方性公投也僅有六個而已。相較全國性公投,顯見較為沈寂。

其次,就歷來地方性公投主文來看,以上六個地方公投案俱為緊扣地方自治事項「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意旨加以辦理。尤其,高雄市應否降低國中小班級人數?新竹市應否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這些事項的決定,既無涉其他地方政府職權,亦跟中央政府職權無涉,悉依地方民意決定,以決定政策方向遂行。

本案提案人在「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核心主文前段加上「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等語,復於後段添加「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云云,企圖取巧地將此案「偽裝」成地方性公投案,雖屬用心良苦。但承上所述,台電公司終究屬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並非基隆市營產業。因此,台電公司所屬協和電廠應如何經營運作為妥?本質上當然非屬基隆市政府地方自治事項,自屬無疑。此為公投法施行十九年以來一貫穩定的法界多數實務見解,期間也不因政黨更迭而有改變。

行政院此次撤銷基隆市政府准予辦理台電公司協和電廠公投案之決定,在法制上洵屬正確;在政治上,此舉也是給基隆市政府回歸依法常軌的下台階,盼基隆市府層峰也不要過度反應,當以市民福祉為念,地方性公投,僅能就地方自治事項而為決定,這是ABC基本原則。

2023-04-13

賴清德主張「和平共同體」與日《防衛白書》互有信賴

4月12日民進黨正式提名主席賴清德參選2024年總統,在記者會裡,賴清德提出實踐「民主團結」、「民主治理」及「民主和平」等三大民主行動。在中國片面逕自將我國轄管之台北飛航情報區內劃設警示區管制飛航,威脅日益深刻的當下,如何捍衛臺灣的民主與和平是各組總統候選人無法迴避的課題。在其他政黨還在喬「人」的階段之際,民進黨已超前進入「事」的階段,開始提出2024年政見輪廓。

賴清德一方面指出印太區域乃是國際地緣戰略最具競爭性區域,進而點出台灣位處印太第一島鏈關鍵位置,對印太和平穩定至關重要等語。另一方面又提到台灣要積極扮演印太發展關鍵角色,深化民主夥伴關係,要攜手理念相同國家,形成和平共同體等主張。倘若將此政見主張跟去年日本政府公布的令和4年版《防衛白書》相互對照,更饒富意義。

詳言之,前述日本《防衛白書》其中令世人矚目者,乃添加諸多台灣要素,甚至這份白皮書除日文外,僅另同步以英文版與簡體中文版簡明版呈現,對中國傳達日本立場用意,相當明確。

筆者統計,日本2022年版《防衛白書》「簡體中文版」,共提及台灣共20次。歸納而言,又可分為兩部分觀察,首先在前防衛大臣岸信夫署名序言裡,直接提到「特別是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繼續試圖以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而且近年來,中國與侵略國俄羅斯深化合作,兩國的艦艇和飛機也在我國周邊進行聯合巡航和飛行。並且,圍繞臺灣,中國擺出一副不惜動用武力也要實現統一的架勢,地區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

其次,在其第Ⅰ部有關日本周邊安全保障環境概述裡,《防衛白書》提及日本所在的印太地區,深受全球力量平衡改變的影響,在安全保障上面臨諸多課題。特別是在臺灣和南海,美中對立越發凸顯。對於日本而言,臺灣是共用自由、民主主義等基本價值的極為重要的合作夥伴,臺灣周邊局勢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保障也非常重要,因此日本必須保持警惕繼續關注。

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2022年日本藉由《防衛白書》明確表明臺灣是「共用自由、民主主義等基本價值的極為重要的合作夥伴」,賴清德則巧妙地透過了參選聲明裡攜手理念相同國家,形成和平共同體等語,兩者實則理念相通、立場一致,清楚勾勒「臺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的戰略基調。

民主選舉,本來就是理念之爭。衷心期待其他各黨候選人俟大致底定後,也能針對包括捍衛臺灣民主安全乃至於其他國家大政課題,提出具說服力論述,俾做為選民理性投票之依歸。

2023-04-09

「筱君存股班」談打詐

上個月九日,針對囂張橫行的網路社群媒體假名人詐騙投資廣告,金管會邀集相關機關與Google、Meta等跨國業者協商,宣稱將建構不實廣告舉報與即時下架模式。到了同月卅一日,行政院長陳建仁於國會備詢時,又再度提及將責成打詐國家隊一個月內提出相關配套方案等語。

筆者於上個月十三日曾投書貴報,指出金管會的防詐機制存在「通報責任歸屬」的治理盲點,並質疑政府對監控詐騙廣告的行政量能侷限。不幸的是,如此質疑馬上就可得到印證。相信已有許多民眾發現,盜用照片、打著電視主播名號的【筱君存股班】的付費贊助廣告,頃刻仍在臉書平台熱烈推播,免費招收會員中。

此廣告係本月七日才通過臉書審核而刊登,大概經過幾天後可能遭民眾檢舉而下架。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網路詐騙業者猶如漫威反叛組織「九頭蛇」般頑強,不管舉報者是政府機關還是路人甲乙,即便辛苦地成功下架了一個詐騙廣告,數日後又會冒出兩個來。政府用心擘劃的「政府舉報、業者下架」治理模式,事實上根本沒有對症下藥,難有具體實效。

根據前述陳院長指示,打詐國家隊可望在本月底提出相關配套方案。只是筆者要提醒政府當局的是,姑且撇開欠缺以明確法律治理跨國網路平台的缺陷不談,這些打詐配套方案屆時不管如何華麗宏偉,終究只是紙上公文書罷了。倘若當政府承諾的,與人民實際感受到的落差甚為鉅大時,民怨就由此積累而生。

2023-03-29

去威權象徵 學學西班牙

「轉型正義」係指一個威權、專制、獨裁或極權的政權,在經過民主化而轉型為民主政體後,新政府進行彌補、平反過去統治者透過國家暴力所進行之種種破壞體制、侵害人權舉措的善後工作,並採取扭轉、矯正在該體制下所形成的特權階級及其盤根錯結共犯結構的積極措施。轉型正義的主要目的,在於使經歷民主轉型後社會,能夠藉由誠實面對與深刻反省過往的幽暗歷史,得以徹底糾正舊政權的種種不義作為,並彰顯公平正義的價值與理念,從而鞏固既有的民主成果。 

從二○一七年十二月促轉條例制定以來,清除威權象徵正式進入我國法律體系,成為法條的一部份。在促轉會成立期間,這塊任務由該會負責規劃、推動。促轉會解散後,清除威權象徵事項,則由內政主管機關辦理。只是,根據內政部本(三)月初統計,目前優先列管的全國威權象徵有九二七件,已處置的有六六件(僅佔百分之七)。就算撇開最具指標意義的中正紀念堂不談,如此這個成績猶如滿分一百分考卷,考生只拿到總分七分,難堪至極。更令人遺憾的是,在未來的幾個月裡,黨政層峰推動相關任務決心與信心不足,研判也不太會有太多明顯的進展。
 
同樣遭遇長期威權統治的西班牙,處理清除威權象徵的立法與作為,頗值效法。詳言之,從為了重建和平秩序而選擇性遺忘與妥協,到後來的強調歷史記憶,西班牙推動轉型正義之路,顯得蜿蜒崎嶇。西班牙近年的轉型正義工程,廣受世界矚目者主要圍繞在二○○七年通過施行的歷史記憶法(Ley de Memoria Historica) ,以及於去年十月底甫通過的民主記憶法(Ley de Memoria Democrática)。民主記憶法明確譴責一九三六年七月政變和隨後的佛朗哥獨裁統治,並宣布從軍事政變中所產生的政權,係非法存在。
 
在新版民主記憶法架構下,針對在公共建築物或公共道路上存有與民主記憶背道而馳的元素,公共行政部門有必要採取適當措施,清除上述要素。除非這些元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而構成西班牙歷史遺產的一部份,倘若移除威權元素將危及公共建築的結構穩定安全時,才有例外處理的餘地。但即便如此,也必須納入根據民主記憶立法意旨,進行重新詮釋。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我國清除威權象徵立法思維的溫柔敦厚、毫無法律強制拘束力。在西班牙的民主記憶法裡,針對清除威權象徵的最大特徵,就是具有一套嚴密的列管程序以及伴隨的處罰機制。詳言之,即便在舊版的歷史記憶法下,早已厲行所有公共空間清拆記念獨裁者佛朗哥將軍銅像,而最後的銅像於二○二一年移除後,西班牙領土上已無這位獨裁者雕像。只是西班牙很多城市或鄉間公共空間的街道或教堂,依舊長期存在其他威權象徵,地方政府或教堂悍然抗拒移除,認為清除威權象徵這種事情很「擾民」。但是根據新通過的民主記憶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主管當局為執行去威權象徵命令,可對於拒絕者處兩百至一千歐元罰鍰,且可最多十次連續處罰。西班牙的民主記憶法這種務實且有效的立法方式,難道不值得連獨裁者銅像迄今都無法明快處置的臺灣,好好虛心學習效法嗎?

2023-03-18

《菸害防制法》5.0版的法制後遺症們

今年2月中旬,喧騰數年的《菸害防制法》5.0版終於修正公布。自1997年《菸害防制法》1.0版通過施行以來,20年間隨著社會與時空的轉變,該法大抵朝著越修越嚴的方向前進。本次修法,除了係衝著新興菸品而來以外,也對菸者的諸多行為、場所乃至於菸品的選擇等事項,進行更嚴厲的介入與管制。

對某些以消滅菸品為畢生志業的反菸團體乃至國健署官僚來說,嚴厲的《菸害防制法》5.0版依舊尚未達成實踐無菸國度之目的。未來數年,恐怕又將掀起一波新的《菸害防制法》6.0版修法浪潮。只是從務實觀點來說,《菸害防制法》5.0版,已釀成諸多法制疑義。

舉例來說,「無菸校園」究竟包不包括大學?查本法18條規定,下列場所全面禁止吸菸:一、各級學校、幼兒園、托嬰中心、居家式托育服務場所及其他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就前段文義而言,由於大學屬於各級學校範疇,乍看之下似被列入全面禁菸之列。目前最高教育主管機關教育部似乎也採取這種看法,因此已通令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一體遵循,於2月底前廢除所有大學內吸菸區域。只是,若仔細考察概括條款稱「其他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者,由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所稱兒童及少年,指未滿18歲之人。由於大學本質上顯非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因此將大學也蠻橫納入無菸校園的作法,恐怕衍生法律解釋上的爭議。

其次,本法第 10 條規定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亦即本條將添加物禁止清單空白、概括授權給中央主管機關衛福部以公告決定。本條文適用上困難之處在於,若添加物經科學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傷害者,當然不得添加在菸品抑或任何食品、藥品等,此乃當然之理。只是,倘若這些添加物若無前述情形時,法制上是否放任都是衛福部說了算,可以恣意將任何具有安全性的添加物,也無理地納入禁止公告之列呢?

另外,類菸品在《菸害防制法》5.0版受到全面性的鎮壓,也是相當不智的立法政策。詳言之,使用相對便利,甚至價格有時也比傳統菸品經濟的類菸品,市場上終究有其需求存在。堂堂正正地務實納管規範,控管其品質,才是捍衛消費者健康與權益的正道。如今,新法雖將類菸品一概打入地下化,在市場供需原則下,筆者斷言類菸品非但不會被禁絕,反而會以更隱晦型態,流通於市。

總之,即使修到了5.0版,《菸害防制法》依舊有許多破綻與疑義。更糟糕的是,諸多相關子法的草擬,衛福部國健署卻以配合母法上路時程為由,居然將相關8項子法修訂的預告期將縮短至短短7天,令輿論譁然。查為強化與國際規範接軌,落實開放透明政府,俾利對外洽簽國際投資及經貿協定,行政院發布2016年9月5日院臺規字第1050175399號函,規定各機關研擬之法規命令草案,自2016年10月1日起,原則上應至少公告周知60日,使各界能事先瞭解,並有充分時間表達意見。《菸害防制法》5.0版施行日期,係由行政院定之。換言之,新法何時實行,完全操在行政院手上,並無「情況特殊,有定較短期間必要」情形存在。衛福部國健署將8項子法修訂預告期縮短至7天,不但悖離前揭行政院函審慎草擬法案的良苦用心,更讓已嫌紊亂的菸品管制法令,亂上加亂。

2023-03-14

立委考察地方自辦工程的憲政錯位

本月上旬,台北市某議員在臉書揚言「未來一年我會變身賴清德專家」等語,曾掀起一波討論。按憲政分權權力分立的民主設計,除行政、立法、法院等水平分立外,中央與地方間的垂直分立亦屬重要一環。前者體現在各權力間之相互尊重及制衡,後者則是落實於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使權力得以下放至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處理自治事項,並由地方民意機關負責監督,因此,各行政、立法權力間,中央與地方政府權限間,均有其行使界限,並非得以無限上綱。承此意旨,既然身為台北市議員,即幫台北市民善盡監督之責。領北市議員的薪水,卻以專注於市政以外議題自詡,這種民主政治上的越位,顯非妥當。

另一個值得關注案例,則是近來某立委藉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名義,擬考察台南學甲某市府自辦的掩埋場工程。只是要特別注意的是,該掩埋場復育工程案全數經費都是來自地方政府款項,並無任何中央建設補助經費,況且掩埋場邏輯上也跟中央「交通」業務渺無相涉。這種假立法院委員會名義至地方考察跟國政無關事項,令人困惑不已。

況且按司法院釋字498號解釋「中央政府或其他上級政府對地方自治團體辦理自治事項、委辦事項,依法僅得按事項之性質,為適法或適當與否之監督。地方自治團體在憲法及法律保障之範圍內,享有自主與獨立之地位,國家機關自應予以尊重」意旨,倘若中央民代或部會,恣意找理由與藉口要求地方政府陪同考察地方自辦工程,這種情況顯然也是不恰當的政治越位,似與地方自治原則背道而馳。長久來看,當非國家發展之福。

在憲政體制下為何要設計分權制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避免權力的濫用,並設計相對且合理政治課責機制。例如地方議員於議會上,質詢地方政府、以議員職權要求會勘、辦理說明會等,大抵率為合乎憲政分權設計的民主原則。政黨若要過問地方政府施政課題,應該培養在地人才進入議會,參與地方民主政治之運作。尤其對於2022年地方大選表現不佳的政黨來說,更應深刻揚棄執著於「揭弊秀」的短線炒作心態。重新深耕地方、拔擢基層,方為正本清源之道。

2023-03-13

兩個數位社群平台治理盲點

網路社群媒體假名人詐騙投資廣告橫行,早已積累諸多民怨。本月上旬,金管會邀集相關機關與Google、Meta等跨國業者開會協商,除宣示將建立官民聯繫管道外,並決定若由政府舉報不實的投資廣告,Meta臉書最快會在八至二十四小時內下架,Google也承諾儘快下架。這個遲來的一步,可望稍微舒緩社群平台投資詐騙亂象。惟以下兩個治理盲點,仍待政府慎思。

首先的盲點,在於通報責任歸屬問題。根據報載,未來將以「政府舉報、業者下架」模式作為管理機制。換句話說,舉報責任落在政府肩上,倘若政府未能啟動舉報機制,則網路業者似無配合下架必要。然而,政府通報的前提是「知悉」,但跨國網路社群平台至大至廣,政府究竟能拿出多少人力與資源,進行詐騙廣告的監控?令人相當懷疑。

其次,另一個盲點在於管制對象侷限問題。如所周知,網路社群平台亂象迭生,投資詐騙僅是其一,而非全部。舉例而言,冒用吳明珠中醫師名義在社群平台或網路廣告販售的各種奇異藥霜,迄今為止仍到處肆虐。網路詐騙廣告是通案現象,業務上也涉及包括衛福部、行政院消保處等單位。只關心投資詐騙廣告而忽略其他態樣詐騙,顯然掛一漏萬。

附帶一提,為妥善治理網路亂象,從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到數位中介法草案,相關草案老早草擬完竣。可惜因諸多障礙,迄今仍處「立法未遂」狀態。放眼未來,臺灣作為一個法治國家,勇敢且明確立法治理,才是正辦。依賴政府機關對跨國數位平台業者進行道德勸說、行政指導等軟性的行政措施,管制成效終究不彰。

2023-03-01

日本文化廳移轉京都的啟示

本月廿七日起,日本文部科學省所屬的文化廳,將正式從東京移轉至京都。此事從二○一六年三月此決策定案之際,即備受各界關注。雖然日本文化廳不過是員工約三百人,每年預算約日幣一千億規模的小型中央機關,但是在日本政壇長久傾向保守穩健風格下,要突破「東京一極集中化」堅持,仍需要很大的政治改革決心與魄力。

臺灣區域發展困境,可謂經緯萬端。「北台一極集中化」更是箇中鮮明的特徵。就設籍人口來看,新北、台北、桃園三都加上基隆市,早就逾九百萬人口。尤其是台北市,長久以來既為經濟重心,同時亦是中央機關稠密集中之地。如此「一極集中化」的偏差狀態,當非國家均衡發展之福。

無可諱言,既有中央部會移轉充滿阻力,並非易事。但若屬新設部會,應有十足的可塑性與未來性。原本期待能立基於大南方,藉此實際彰顯數位韌性的數發部,去年八月仍選擇在台北市落腳掛牌,白白錯失一項值得誇耀的全國性政績,令人惋惜。

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大抵是小學程度的風險分散常識。文化部能移轉至臺南嗎?海巡署能移至高雄,回歸海委會嗎?農糧署、漁業署、林務局等農委會所屬機關,一定要繼續窩在離山遠海的台北市辦公大樓裡嗎?

來年又是總統與立委選舉的重要時刻,以上諸多課題,值得各方陣營協助草擬選舉政見的各界先進們,一起審慎思量。

2023-02-19

擴大健康投資 陳內閣責無旁貸

記得去年年末,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藥物給付由於健保適用範圍過於狹隘僅一成患者適用,導致非適用對象罕病女童赴中國求生乙事經媒體披露,引起衛福部高度重視後,今年1月下旬旋即研擬取消治療年齡限制,適用對象可望增至5成,並擬於本月下旬召開共擬會議與藥廠協商藥物價格。

到了近日,有關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制酸劑「氧化鎂」、退燒藥「乙醯氨酚」缺貨乙事經媒體披露後,也旋即引起衛福部迅速回應。除釐清醫療現場缺藥癥結外,也進一步研擬出短中長期如強化現有通報監測機制、成立「缺藥中心」…等具體對策。

政府要打造韌性國家,其中最重要礎石在於國民健康。尤其,在少子女與高齡化已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下,以透過擴大健康投資方式,全方位維護國民身心健康,成為政府責無旁貸的公共任務。以上兩個事例,衛福部勇於務實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殊值嘉許。

在此正面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照護醫療能量,令國民有感、肯定,將是今年陳建仁內閣施政的關鍵指標之一。無可諱言,國家健康政策經緯萬端,除眼前的罕病藥物、抗生素、退燒藥不足外,癌症用藥問題,更有賴政府用更大的魄力與決心面對。

詳言之,癌症連續40年為國人死因之首,國內多達80萬病患。衛福部健保署固然掌管每年超過8000億規模的健保總額預算執行,但面對病人求藥續命時,礙於健保近年編列的新藥預算約僅20至30億之譜,許多病患苦等不到適合的健保用藥,倘又無商業保險和儲蓄可負擔自費治療,只能拿有限的餘命和健保對賭,幸運者還能等到藥,更多的是生命流逝的遺憾結局。對照政府近兩年能大方掏出357億元力推全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政策;又可拿出165億元在新北市新板特區打造「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擴大投資健康的新藥預算項目上,卻又顯得如此保守窮酸,怎不令人質疑政府真有正面對決「新國病」癌症決心?

文末,筆者希望提醒黨政層峰的是,自1948年以來,陳建仁內閣係繼賴清德內閣(2017.9. - 2019.1)以來,第2位具醫療公衛專業的閣揆。相信國民對健康領域施政良窳,定會有更高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