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服貿配套救弱勢…劫貧濟貧?

貿易自由化一向是兩面刃。為因應貿易自由化負面效應,行政院二○一○年核定「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十年編列九百五十二億元,扶助因貿易開放而受損的企業。馬總統提到兩岸簽署服貿協議裡的「配套機制」,談的就是這筆預算。

服務貿易開放,固然有利台灣大型、強勢資本家逐利中原;至於扶助本土受害產業的財源,情理上應「劫富濟貧」,亦即透過公平稅制從受益資本家賺取的利潤裡合理分擔,方屬公允。

遺憾的是,我國稅制朝資本家傾斜,稅法往往以低徵、停徵、緩徵與免徵等租稅優惠手段對待,受薪階級反成稅基主力,逾七成稅收由此徵收而來,量能課稅原則遭受嚴重破壞。在這種扭曲的稅制下,近千億元服貿協議配套預算,猶如一齣「劫貧濟貧」戲碼:政府拿受薪階級納稅錢,去救濟受害產業與失業員工。

政府提撥預算扶助弱勢產業之用心,雖值嘉許,但其財源應以公平稅制作為堅實後盾,方不致讓貧富差距更形加劇。

2013-06-21

花博有錢 國教沒錢

政府以財政「不充裕」為由,對理應學費全免的十二年國教設下不倫不類的排富門檻。這種論調,納稅人很容易從政府財源分配觀點輕易拆解。

預算支出只有優先次序選擇問題,沒有不足問題。國家施政經緯百端,每項都需要龐大經費支應,反映在財政上,政府最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挑選優先施政順序,並配置妥適財源;若政府在某一項施政上配置越多財源,代表政府重視程度越高,力求切實完滿達成任務。反之,當某項施政未分配充裕財源時,縱使政府在「口頭上」表示高度關心重視,終究是「口惠而實不至」,徒具欺瞞性。

回到國教經費爭議課題上,二○一三年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已突破一兆九千億元,政府若真有心辦好十二年國教,財政上只要稍微撙節各部會諸多無謂、浪費開支,每年省下區區幾十億元做為支應免學費財源,理應易如反掌。教育乃是百年大計,其中至為關鍵的免學費政策,卻落得連日數變、左支右絀的窘境,怎不讓全國納稅人浩嘆?吾人當可斷言,在執政當局心目中,相較於「建國百年」、「花博」、「夢想家」等鋪張浪費且無益的慶典施政,國民教育的重要性可謂微不足道也!

2013-06-16

檢察中立 台灣不如韓國

去年底韓國總統大選競爭激烈,國家情報院長元世勛、首爾地方警察廳長金用判等執政官員涉嫌指揮所屬於網路散佈有利執政黨候選人朴槿惠、並批判在野黨候選人文在寅之訊息,企圖左右大選結果。本案經數月偵辦後,日前報載韓國檢方於本月十四日以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國家情報院法等相關法令,對上開官員提起公訴。

反觀我國,二○一二年總統選舉期間,尋求連任的馬政府不僅耗費大量公帑辦慶典活動、大肆收買媒體打政績廣告,亦不乏諸多官員利用各種官方資源攻訐在野黨候選人,諸多違反行政中立的選舉奧步比起韓國惡劣千萬倍。從台灣看本案,雖朴槿惠順利當選總統,但韓國檢方仍能勇敢偵辦不利當朝的相關選舉奧步案件,這種嚴守檢察行政中立態度令人景仰。相較之下,我國檢方於馬總統順利連任後,諸多類似濫用行政地位輔選、意圖使人不當選的司法案件若非以不起訴處分交待,即是草率以行政簽結蒙混了事,放任真相石沈大海。這種現象似乎昭告世界:在台灣,所謂檢察行政中立只是「皇帝的貞操」,「成王敗寇」才是檢方辦案的真實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