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宗教組織無法管,中國吃定了台灣

10月23日出刊的《鏡週刊》,記者團隊們揭露了統促黨滲透全台30宮廟的情形,輿論譁然。恰好同日,台中本願山彌陀講堂住持,「鼓勵」40名大學生風塵僕僕地赴台北地檢署,「觀摩學習」促進黨總裁張安樂控告民進黨涉組織犯罪英姿。接著不過幾天前,某些宮廟裡的結緣書與農民曆,充斥統戰論調的弔詭現象,又遭媒體披露。

「敵人可能是最棒的導師」,這句話在商業領域常常用到。倘若放在政治領域上,也一樣通用。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在面對中國以「『解放臺灣』,使台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管轄下的一個地方政府」作為最高戰略目標下(請參韓國瑜,政大東亞所《從中共「對台統戰」策略看兩航談判》碩論,頁149,1988年),遭逢各種日新月異的統戰攻勢,本來就是台灣無可逃避的宿命。但為什麼是從宮廟著手呢?

宮廟文化與中國情緣

相較於從西方舶來傳入的天主與基督,在台灣傳統民俗信仰範疇裡,所有的神話典故與神祇幾乎都能與中國文化聯繫,容易引導至「兩岸一家親」的溫情結論。於是乎,最接地氣的宮廟組織,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執行「入島、入戶、入心」計畫的最佳代理人。

中國對台單位,對台灣基層社會瞭解可謂相當透澈精準。根據1990年中新社報導,自台灣開放探親以來,赴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謁袓進香的台灣人士不斷增多。海峽兩岸宮廟歷經30年的密切交流後,如今關係緊密到什麼地步呢?拿去年11月18日在福建省莆田市舉辦的第20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來說,即吸引台灣60多家宮廟,逾百名信眾參加。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類官辦的宗教慶典,從來就不是只有拜媽祖、求平安那麼單純素樸。當天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在開幕式致辭時即表示「莆田將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密切兩岸經貿合作和民間往來,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云云,而同樣出席當天活動的台中市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也聲氣相通地呼應「期許通過媽祖信俗,推動湄洲島直航台灣各港口,讓台灣信眾朝聖路能越走越近」,雙方發言洋溢著濃度極高的政治氣味。

總的來說,以近30年的交流作為基礎,在一方面,許多台灣人民因頻繁的宮廟宗教交流文化,而對中國懷抱著高度善意。另一方面,真實台灣為何?中國也能透過宮廟交流,「繞過」穿梭兩岸的政治買辦,得以更直接、更精準地隨時掌握相關情資。


法律死角:卡關的《宗教團體法》

根據內政部2018年發佈的臺閩地區各宗教教務概況,寺廟教(會)堂數目為1萬5,144個,其中寺廟有1萬2,305個,教(會)堂則有2,839個。至於信徒人數,統計資料則顯示共有95萬3,599人。不過以上數據只涵蓋登記有案部分,若用日常生活經驗來看這份官方數據,不管是寺廟教(會)堂數目抑或信徒人數,顯然是嚴重低估。

縱使撇開中國因素、紅色滲透不談,宗教團體數量與信徒人數如此繁多下,有關宗教團體的組織、登記、財產、稅賦等事項,理論上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法律來加以管理規制。至為荒謬的是,到今天為止,專屬規範宗教團體的法律,僅有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執政時期於1929年公布施行之《監督寺廟條例》,而該條例僅以佛、道等我國傳統宗教為適用對象,並不涵蓋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制定時代背景與當今社會現況早已大相逕庭,根本無法因應時代需要。

依據內政部2017年6月間於宗教團體法草案上陳述的官方說法,內政部自1953年起,即廣泛蒐集國內外宗教法令,研議另行立法規範宗教相關組織與活動,惟「迭有是否干預宗教信仰自由等爭議,致立法進程之推動難以突破」云云。從2002年起到2016年止,行政院曾5次送出《宗教團體法》草案,供立法院審議,但始終無疾而終。立委對行政院院版的《宗教團體法》往往抱持敵視態度,耐人尋味。

至於若檢視立委連署提案版本,則更加迷離撲朔。在立法院第9屆會期至今,有黃昭順等22人連署提出《宗教團體法》草案以及王金平等36人連署提出《宗教基本法》草案,尤其後者還獲得林岱樺等10餘位民進黨籍立委的跨黨派支持,聲勢驚人。只是觀乎該草案內容,一方面該有的現代化行政監理管制,根本難以與行政院版的宗教團體法草案比擬外,另一方面又大辣辣地擺入「法院不得干涉宗教團體組織及人事任免」、「不得強制要求宗教團體遵守民主與公開之原則」等相關條文。甚至草案第27條,更有針對佔用農業用地與公有土地的違法宗教建築,給予就地合法解套的大慈悲。由此可見,《宗教團體法》立法難以推動,最大的阻力在立委。而背後箇中癥結,無可諱言的,當然牽涉了低度監理的龐大金流,以及可組織性動員的珍貴選票。總而言之,宗教組織在台灣社會裡,本來就是一個疏於管理、亂象迭生的法律蠻荒地帶。行政與立法兩部門,提案歸提案,討論歸討論,但結果往往是無疾而終。

以上台灣這個嚴重法律死角,長期跟宮廟熱絡交流的中國當然也知之甚詳。而且甚至可更露骨的說,中國就是顯然吃定了台灣不可能真的拿出一套現代化的法律制度來管理宗教組織,因此從1990年代以來,就長期地精心佈局對台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動。

系統性法制漏洞,繼續視而不見?

統促黨滲透全台30宮廟,這個報導令輿論怵目驚心。但若用更大的視野來看,包括彰化碧雲禪寺案、台南五星天后宮案在內,這些浮上檯面的宮廟規模不大,本身體質就容易操弄。倘若過於強調,反倒失焦。真正該嚴肅注意的,是那些可讓高傲的政治人物乖乖低頭參拜、具深厚實力的中大型宮廟們。這些宮廟受境外勢力滲透程度有多嚴重,政府已無繼續坐視不管的餘地。

最後,當中國都早已幫我們診斷出宗教團體是台灣法律制度上的一個系統性大漏洞時,一部像樣的宗教團體法,還要讓台灣等多久?

2019-11-04

醫保應給民間機構自主空間

近日針對醫院受僱醫師的權利與保障,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特別召開公聽會,衛福部於今年3月拋出《醫療法》修正草案,除擬增訂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專章外,並提出「醫療業務責任保險」制度。

在82條之1規定「醫療機構應為醫事人員投保醫療業務責任保險、成立醫療責任基金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相當之保障」。另一方面,有關醫療業務責任保險之所有細節,包括保險金額、契約必要內容、相當於醫療業務責任保險之保障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辦法,則全部概括授權給衛福部以行政命令定之。

關乎我國近年來醫療糾紛屢見不鮮,甚至家屬抬棺到醫院門口抗議與撒冥紙事件也並非罕見。高額的賠償金與衝動的醫病對抗場景,成為醫療人員不可承受之重。根據衛福部醫事司統計,1987年至2015年間,共有9889件醫事鑑定案件完成審議,其中以訴訟解決醫療糾紛的案例高達98%。醫療糾紛多,自然也造成醫院投保需求逐年增加。此次《醫療法》修正草案裡規定「醫療業務責任保險」之目的,乃是分散醫事人員執行業務所生醫療爭議風險,雖然立意良善,然而若官方想以強制方式推行,恐值三思。

詳言之,目前許多醫療機構已自行參加民間保險公司開辦的「醫療業務責任保險」,大型醫療院所,基本上也以互助會的形式成立醫療責任基金,早已行之有年。以台大醫院為例,就有「景福互助會」來分擔醫糾風險,每月從醫師薪資中扣一定比率,人人納保,金額相對不高,宛如保險制度。如此穩定運作且良善的互助機制,沒有打掉重練的必要。

再者,倘依據草案中關於「醫療業務責任保險」被保險人範圍,洋洋灑灑地涵蓋了現有14類的醫事人員,然而,這種規定對於最多只有2、3位醫師及護士的小規模醫院或診所而言,不僅無過多實益,且又無端造成此類院所額外的經營壓力。若貿然強硬推行,恐怕將成為壓垮基層醫療的最後一根稻草。

總而言之,此次《醫療法》修正草案,最讓人憂心的,就是提供政府官僚恣意介入民間「醫療業務責任保險」的方便之門。本來,有關醫療業務責任保險之所有細節,包括保險金額、契約必要內容與其他事項,大抵透過醫療機構與保險公司磋商後定之。一旦上述草案立法通過,主管機關透過「其他應遵行事項辦法」這個概括條款的運用,即可取得對「醫療業務責任保險」的主導操控權,並侵蝕醫療機構自主決定的空間。

最後,我們不妨畫個同心圓。最內圈的醫事人員與醫療機構,是面對醫療糾紛的第一線。他們當然會睿智理性地妥善維護自身權益。至於衛福部,則是位於外圈,業務範圍包山包海、經緯萬端,不用事事介入干預。有關本次「醫療業務責任保險」立法,應做如是觀。

2019-11-03

公益信託補破網 立法院應穩健前行

信託法制定公布於1996年,經2009年略為修正4個條文後,迄今再無任何變動。信託法施行23年來,其中公益信託制度,在一方面雖創造了市值逾1,300億元的267個公益信託;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亂象迭生。我國法制上應如何完善公益信託制度?的確是個應予嚴肅面對的法律課題。

首先,從立法機關來看,立法院本屆會期,2017年分別有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時代力量黨團等提出信託法修正案,同年更有執政的民進黨籍立委王榮璋等20人倡議將以專法方式處理,提出共有17個條文的公益信託法草案。

至於後續,繼2018年有民進黨籍立委陳曼麗等17人提出信託法修正案後,本月4日民進黨籍立委王榮璋等19人,卻也「又」連署提出了信託法修正案。公益信託的強化規制,究竟要立專法抑或修法?綜觀立法院這3年來,國民黨、時代力量態度頗為一致;至於民進黨,則有先後立場不一的搖擺。

其次,就行政機關而言,基本上立場相對明確,就是以修法而非立專法來回應公益信託問題。法務部雖於今年8月業已提出行政院版的信託法修正案,並完成草案預告程序,但目前仍處於彙整各界意見階段,尚未提送行政院審查。

據報載,立院司委會日前似以「太慢」為由,決定不等院版,先就前述本屆會期朝野立委提出的3個信託法修正案與公益信託法草案進行併案審查。從法律觀點而論,立委本來就有自行提案修法乃至立法的權力,不以行政院有無提出對案為必要。只是從政治立場來說,本屆立法院只剩下最後一個會期,而下半年是預算審議會期,2020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之審議通過有其急迫性,尤其再加上適逢2020年大選而將提早休會。計算起來,在立法院能審議法案的時間相當有限下,本次堪稱「次世代」的信託法修法,真能在國會殿堂裡歷經理性且充分的溝通與討論嗎?這一點,令人相當擔憂。

民主制度所追求的,是穩健而持續運作。鑑於公益信託制度並無濃厚的政治對決氛圍,筆者建議立法院何妨等年底行政院版出爐並送立法院後,再一同併案研議修法為妥。

謊言、鉅款與婦聯會

本月16日,婦聯會召開會員大會。以主委雷倩為首的「公益派」,與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配偶蔡令怡、潘維剛主導的「組黨派」,雙方鬥爭激烈,甚至連蒐集會員委託書的手法都上場,規格猶如民間豪門企業的經營權爭奪戰,令人咋舌。

從1950年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到1964年去俄更名「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再於1996年放棄「反共」,並更名「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婦聯會這個存在臺灣超過一甲子,雖於1990年時依《人民團體法》申請設立登記為政治團體,但由於《人民團體法》對社會團體乃至政黨採取低密度規範下,使得婦聯會依舊蒙上一層讓外界難以窺探的神秘面紗。所幸,伴隨著2017年至2019年間黨產會的調查、處分相關作為,諸多跨世紀迷團,才逐漸攤在陽光底下,供世人參詳。

「年代久遠、無法提供」的跨世紀謊言

勞軍捐取自於臺灣人民,輿論關心其流向與帳冊明細,並非始於今。1995年4月,婦聯會前主委辜嚴倬雲雖對外表示「婦聯會當年接受的勞軍捐完全都用來蓋軍眷舍、勞軍、援外等,沒有一毛錢落入私人口袋中,目前還剩餘多少,她不便透露,但將在適當時機公布」云云。可惜的是,辜嚴倬雲承諾的「適當時機」一直沒有到來。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在國會長期杯葛《黨產條例》立法的態勢下,雖然很努力地想要釐清婦聯會財務報表乃至勞軍捐輪廓,無奈遭逢到內外雙重阻礙。對內調查部分,儘管通令各機關調閱公文檔案,但無奈官僚體系若非消極懈怠,就是以「相關檔案因已逾《檔案管理法》保存年限而銷燬」作為搪塞。對外調查部分,雖亦屢次向婦聯會調閱相關資料,但大抵均遭婦聯會以「年代久遠、無法提供」作為抗拒藉口。

甚至到了今年4月,在辜嚴倬雲等銷毀婦聯會資料事件爆發後,辜嚴倬雲的委任律師在法院裡還在反覆援用這個說辭,令人莞爾。這些帳果真「年代久遠、無法提供」嗎?

以2018年作為分水嶺,在此之前,處於各說各話的渾沌狀態。在2018年黨產會發動數波資料調查後,被辜嚴倬雲等「銷毀清理」的那些資料固然已回天乏術,但剩餘不起眼檔案箱裡,黨產會卻赫然發現婦聯會「74次勞軍捐分撥會議紀錄」的機密卷宗。更值得注意的是,卷宗封面即「黃紙黑字」地忠實呈現了從1961年6月17日至1990年4月4日止,共74次記錄、完整無缺等相關文字。就這樣,「黃紙黑字」的婦聯會機密卷宗,戳破了「年代久遠、無法提供」這個由婦聯會杜撰的跨世紀謊言(進一步可詳參:勞軍捐史料 曝光過程真神奇)。

388億元的餘額鉅款

婦聯會作為一個年代久遠的政治團體,到今日仍然會有「組黨派」、「公益派」彼此爭奪主導權之事發生。這些人搶奪的,與其說是對老夫人的慈惠眷戀,倒不如是受數百億鉅款所感召。

撇開婦聯會近10年來已陸續捐給旗下四大基金會、辜家相關基金會、國民黨相關基金會與國民黨政治人物的那19億元「零錢」不談。婦聯會目前究竟多有錢?適逢今年4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作出停止黨產會將婦聯會不當黨產移轉國有的108年度停字第26號裁定(審判長林惠瑜、法官黃莉莉、張瑜鳳)。在這份裁定的附表裡,相當清楚地揭露了資產現況。

首先就銀行存款部分,截至今年2月25日為止,總計為375億餘元。其次就有價證券部分,作為政治團體的婦聯會酷愛特定水泥股,手上全部股票是台泥(股票代號1101),截至今年2月25日市價為6億元,至於不動產部分,2019年公告現值亦為6億元。若全部加總,數額約為388億餘元。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是婦聯會常拿來溫情呼喚社會支持,並抗拒黨產會清查追討行為的慣用辭語,頗有唯美古風。只是若用最簡單的社會通念來思考:一個會員人數稀少且極微封閉的政治團體,數十年來鮮聞收取會費、亦無選舉募款、政黨補助金情況下,迄今「懷壁」388億餘元,該如何自圓其說?

依婦聯會辯稱,這些都是長年以來各地進出口公會自願捐輸累積而來。然而,在當年外匯管制時代,不繳勞軍捐的商人就無法結匯。這種猶如攔路虎強收過路財的惡霸行徑,已構成具有強制力的實質租稅,怎還有臉裝無辜稱「無罪」?

勞軍捐之惡,不僅國內有名,也驚動國際。1988年台美進行貿易諮商談判時,美方代表曾就我國勞軍捐問題提出詰問,並認為這是美國貨品進口的不公平障礙。甚至到了同年5月,此問題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商後,認為「勞軍捐缺乏法律依據,純屬不樂之捐,有關單位支用又無據可查」,遂進一步提出「應該加以廢除」之建議(參見:《經濟日報》,〈勞軍捐於法無據屬不樂之捐〉1988年5月23日,01版/要聞)。這些史實舊報紙一翻就有,無從隱匿。

轉型正義最後一哩路,是法院

總之,這些鉅金乃黨國威權體制下,婦聯會藉勢強募而來,性質上政黨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理應還財於國,方為正辦。尤其,《促轉條例》第7條所設置的轉型正義基金,係以不當黨產追徵收入作為唯一來源。這些基金是要拿來作為「推動轉型正義、人權教育、長期照顧、社會福利政策及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甚至在促轉會與各機關共同規劃草案中,不當黨產未來還要運用在「平復政治暴力造成之創傷」、「提升司法人員執法核心價值及行使職權適當性,加強人權保障意識,促進司法改革」等具體事項,具有高度公益性。

遺憾的是,連同婦聯會388億元在內的總計760餘億元規模的黨產會移轉國有處分,近3年來,由於遭逢行政法院慣性准予被處分相對人停止執行的障礙,而無法順利執行。也因如此,即便促轉會都快進入兩年的尾聲期了,但轉型正義基金,迄今仍無法成立。

無可諱言的,2016年迄今,關於黨產追討到轉型正義,在公共論壇上充斥著大量的惡意攻訐與謾罵。金錢即權勢,金錢即力量。「以錢生權」是黨國資本主義的運作的根本法則之一。黨產的清查與追討過程裡,擋了太多人的利益與財路,這些反作用力也是預料中事。只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發展是,向來立場保守、有「駁回法院」之譏的行政法院,2016年以後卻頗為反常,相當積極地捍衛國民黨與其附隨組織的權益。從聲請釋憲、准予停止執行到牛步化審理,令人大開眼界。

2016年8月在黨產會揭牌典禮上,行政院長林全致詞時曾謂,轉型正義、清除不當黨產是台灣民主的最後一哩路。如今看來,這最後一哩路不在立法院,也不在屬行政部門的黨產會,要不要破除謊言、回收不當黨產,都在行政法院法官們一念判斷間。

刊於:思想坦克 / 2019-10-21

2019-10-20

「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的柯文哲又回來了

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簡稱台民黨)成立後,近日有兩件事略受關注。其一為柯文哲與郭台銘玩起了白衫合照;其二則為柯文哲接受《新頭殼》(newtalk)刊登柯文哲的系列專訪。

講出「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的228被害家屬?!

「台民黨」黨主席跟「郭台銘」攜手合流,光從文字上就流暢通順。拍照這種選舉花絮,新聞效果僅有一日,並無評論價值。至於在《新頭殼》這專訪系列裡,有關轉型正義,柯文哲到底「又」說了怎麼說?才值得分析。

為何說「又」?將場景拉到去年10月27日傍晚,柯文哲參加某場眷村文化座談會,並與婦聯會主委雷倩對談。柯文哲暢談對轉型正義看法之際,一句「現在運作都好好的,以後不會再發生,你(黨產會)管它過去在幹什麼?」發言,雖博得現場掌聲,但卻引發外界高度撻伐。尤其,昔日以228被害者家屬自居、甚至在鏡頭前還擺出哽咽不語樣貌的柯文哲,如今居然浮現那種加害者「管它過去在幹什麼」的傲慢嘴臉,令人作嘔。延燒了2天後,高度仰賴網路聲量當作政治能量的柯文哲眼見眾怒難犯,才迅速於臉書發文致歉。

在這篇致歉文裡,柯文哲首先表示:

「國家民主化的過程中,轉型正義是必經的課題。面對過去的歷史,當政者用什麼樣的態度審視過去發生的一切,同時也帶領這個社會處理現今所面對的問題。解決現在的問題、撫平受害者的傷痛、避免未來再次犯錯,追究過去的責任歸屬,同樣重要。」

其次,柯文哲姿態相當低調地表示:

「自己的轉型正義經驗侷限在地方事務的處理,甚至被困在『同一批人力』的窘境」,並承認,「轉型正義不應僅限於個人經驗與情緒,而是這個社會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最後,這篇道歉文又以道歉收尾,表示自己會再檢討,為錯誤的援引例證,感到抱歉,並宣稱「轉型正義的工程比他想像的複雜,但他相信和平對話是解決紛爭的開端,不過和平對話之後,仍有許多複雜的工作得去處理;轉型正義是複雜且艱鉅的工程,會繼續學習並堅守公平正義的信念」云云。

就內容觀之,這篇符合當代轉型正義主流論述,又恭敬謙卑的文字,不太可能是這個宇宙我們已知已得的柯文哲親撰,研判九成係幕僚代筆。但既以冠上柯文哲名義,再加上柯文哲事後態度尚可,已知悛悔。這件「反轉型正義」失言風波,方才漸告平息。

為婦聯會數百億資產護航的柯文哲,又回來了!

回到10月4日《新頭殼》專訪。記者直球對決式地詢問了柯文哲台民黨「未來若有機會進入國會後,對轉型正義議題如何看待?」這個重要課題。面對婦聯會,柯文哲也毫不藏拙地再度接招,批評民進黨在處理轉型正義時,把「追究過去責任」擺在第一位,像是處理婦聯會,如果董事會重整、明定選舉辦法以後,不要再發生,這件事情就可以解決了,「可是他(指民進黨)一來就一副要清算人家,結果婦聯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把所有資料全部碎紙機碎掉,就是這樣」云云。於是乎,去年10月27日那個幫婦聯會護航的柯文哲,又回來了!

批評別人,不會讓自己變好,有時反自曝其短。

首先,婦聯會在法律上屬依據《人民團體法》所組成的「政治團體」,何來「董事會」之有?其次,柯文哲稱「董事會重整、明定選舉辦法,不要再發生,這件事情就可以『解決』了」等語,也是不知所云。當前婦聯會的最大問題,就是作為一個政治團體,數十年來既不參與民主選舉推派候選人、不收政治獻金與選舉補助款、又鮮有黨費收取,但2017年初黨產會調查得知,單單是銀行定存現金,就高達370億餘元,可拿來開3家銀行。這筆神秘的數百億元鉅金,長期以來被極少數的黨國旗袍官夫人支配,試問凡事喜歡賣弄科學的文哲:這「柯學」嗎?

《黨產條例》下賦予黨產會的法定任務,就是清查追討這些「現在」的不當取得財產。所謂政府把「追究過去責任」擺在第一位之說,根本空穴來風。尤其,以上這些黨產基礎常識,柯市長只要撥打府內分機,垂詢法制局長袁秀慧,即能清楚明瞭。袁局長乃黨產會前委員,難道柯文哲忘了?

最後,柯文哲提到「婦聯會…把『所有』資料全部碎紙機碎掉」說法,更完全悖離事實。詳言之,婦聯會前主委辜嚴倬雲、么女辜懷如及辜家劉姓助理涉侵占、毀損檔案罪嫌固然為真,傾刻亦由台北地檢署持續偵辦中。要注意的是,被前主委辜嚴等銷毀資料僅部分特定範圍,而非全部。

尤其,呈現黨、政、軍、特等代表齊聚國民黨中央黨部瓜分勞軍捐景象的74次勞軍捐分撥會議秘密紀錄,就在黨產會行使調查權下,首度公諸於世。婦聯會過去十餘年來堅稱勞軍捐資料「年代久遠、無法提供」謊言,從此不攻自破。

柯文哲作為一黨之首,雖不能強求凡事博學廣聞,但至少要發言穩重,切忌信口開河。除自己專精創傷醫學以外的缺智領域,就該虛心地倚賴專業幕僚群支援。很多關於轉型正義乃至黨產、婦聯會的基礎事實,除了垂詢專家外,只要稍加google,也可查得最新動態發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只懂得反覆朗誦幾段有關轉型正義片段台詞來應付媒體,這種廉價伎倆,很快就會被看破手腳。

2019-09-27

給暐瀚:名嘴也該適時進修法律課程

公務員法,是行政法總論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一般學分配置是4至6學分。任何修畢行政法而沒被當的學生,大抵能清楚明瞭政務官、事務官、機要人員與約聘僱人員四者的區別。更簡單的說,雖然這四種人都在公務機關上班,但前三者都適用公務員保險制度,只不過政務官與機要人員隨政黨更迭進退,無身份保障。至於最後一種的約聘僱人員,則適用勞工保險,1年1聘。

近日,資深記者黃暐瀚在臉書貼文,指出總統府聘用諮議林家如買了37條菸,府發言人黃重諺卻公開說經清查,訂購人員沒有總統府或國安會的政務機要人員,「光是為了這句話,黃重諺就應該跟社會道歉」云云,一副凜然正氣貌,若干媒體也不假思索地予以披露轉載,並聳動地以「打臉」詞彙下標,企圖點火搧風,擾亂社會視聽。

只不過暐瀚,「總統府聘用諮議」這個頭銜雖看似雄壯威武,但事實上仍屬第四種身份、適用勞保的約聘人員,並非機要人員任用條例裡的政務機要人員。要之,府發言人黃重諺發言內容洵屬正確。至於香菸部分,昨日(26日)台北地檢署早已發新聞稿闡明,依菸酒管理法及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未依法取得菸酒進口業許可執照者攜帶菸品入境,每人免稅額度為1條,依法申報繳稅入境以5條為限,違反者依菸酒管理法第45條第3項之規定不適用刑事處罰。詳細內容可詳參北檢官方網站,不另贅述。

作為公眾人物型的名嘴,整天向公共論壇發送傳遞訊息,效果無遠弗屆。既然如此,更有著「不可打誑語」的社會責任與人民期待。隨時充實知識,該是名嘴的必修課。一旦累了、倦了,就要隨時充電,吸收知識與常識。適逢各大學法律研究所招收甄試碩士班生季節,母校輔仁大學109學年度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也積極招生中。筆者奉勸最高學歷為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黃暐瀚,離開校園已經那麼久了,不妨思考進修基礎法律知識,當是公共論壇之福。

中廣案47億元價差何在?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本周二召開記者會,認定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國民黨附隨組織,處分書中指出其從人事、財務、業務均受中國國民黨控制,2006年透過原黨營事業華夏公司,將中廣股權以非相當對價售予好聽、悅悅、播音員、廣播人等4家公司,始脫離國民黨之控制。而相關不動產的來源主要來自「接收日產」以及「國家補助購置」,處分分為兩類:第一、尚在名下之10萬餘平方公尺土地與建物699平方公尺,命移轉為國有;第二、已處分給第三人以致無法返還國家者,追徵其價額77.3億餘元。中廣董座趙少康當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回應表示,「冤有頭、債有主,黨產會應該去跟國民黨要。」隔天再度召開記者會,狀告時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李登輝和投管會主委劉泰英「背信」,再次重申要黨產會去跟國民黨要。

冤有頭債有主,可是所得還在你名下?

為什麼國民黨佔地、賣地,是後來接手的趙少康要賠款?根據黨產會處分書調查內容,向中廣追徵的77億多元款項中,原本為日產「台灣放送協會」的帝寶基地就佔了最大宗,基地售出後,扣除相關稅賦,中廣還有67億元的獲利,並無被掏空、挪出中廣,並且在這之後,短期內購買了位於台北市林森北路、松江路的兩棟大樓,金額相當,按理可認為不當取得之不動產出售所得,只是貍貓換太子,繼續留在中廣名下。黨產會也在記者會提問中指出,若中廣能舉證相關不動產處分的獲利已經流向國民黨,自然會繼續追查,但趙少康在控告背信的記者會上,並無提出更多相關證據。

47億元的價差,中間發生什麼事?

中廣前老闆中國國民黨表示,中廣公司於2006年10月出售,當時共有3組人馬出價,而趙少康出價57億元,為最高出價者,是以得標,並無「非以相當對價轉讓」之情事,認為黨產會搞錯;然而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一直不斷強調,自己當初僅以10億元的價錢購買中廣媒體事業。兩造說法間有47億元的價差,雙方怎麼談定的?匪夷所思,值得相關單位繼續追查。

2007年律師陳長文在「黨產歸零 走出歷史」一文裡即愷切指出,不管法律基礎再堅實,國民黨必須清楚體認,若非國民黨在歷史中曾擁有黨國一體的絕對優勢,國民黨就絕不會擁有今日上百億元的黨產身家。將此名言金句套用在中廣案,昔日黨營企業中廣公司數10幾億身家,不是依憑其本身賺取,而是靠大量國庫補助委託,加上特許經營而來。

1993年3月,新國民黨連線在台中舉辦問政說明會,那天趙少康是壓軸講者,主張國民黨的黨產,應該「全部捐給國家」,令人感佩。1998年5月,已加入新黨並擔任該黨競選總經理的趙少康,則再抨擊李登輝「捨不得黨產」,再次展現追討黨產,還財於民的政治魄力。20世紀末的趙少康,可是位立埸堅定的黨產追討者。

21世紀的黨產清查與追討,主要針對的是不當黨產本身,而不涉及昔日政治人物的月旦品評。但回歸法律面,該還給國家的,就請痛快俐落,別牽別拖。

2019-09-26

匪情專家:你不知道的少年韓國瑜

9月23日,Blue Monday。上班首日,高雄市長,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又以嶄新話題攻佔眾多新聞版面。這回的狀況是:當天在市議會當被問到市府2020年度總預算裡「挖石油預算」時,韓國瑜反質疑議員:「挖石油是誰講的?」、「今天把這個話說清楚」云云。把去年自己提出的挖石油政見置諸腦後,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相互競逐當代台灣政治人物新低下限,讓人訕笑不已。

 韓國瑜擔任市長乃至更高公職的「雙重不適格性」,已無庸贅言。但是一路走來,韓國瑜真的是外界形容的「酒空」或「草包」貌嗎?實則不然。至於證據,可從其於1988年1月口試通過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從中共「對台統戰」策略看兩航談判》碩士論文裡找到蛛絲馬跡。

韓國瑜的指導教授為蘇起,論文莫約為韓國瑜31歲之際完成。該論文分6個章節,全文達162頁。扣掉行禮如儀的第1章導論與第6章結論,其餘4個實質章節的安排分別為:共黨「統戰」的內涵(第2章)、「武力」與「和平」策略交錯運用之下的中共「對台統戰」(第3章)、現階段中共「對台統戰」策略─兼論「一國兩制」之評析(第4章)、兩航談判(第5章)。最後一部分的兩航談判,由於較涉及80年代末期政治環境,現實參考價值隨時間遞減。反觀其餘3個部分所聚焦的中共「對台統戰」與「一國兩制」課題,即便跨越30餘年,迄今仍有可觀之處。

讀畢韓國瑜這本碩論後,筆者首先發現,韓國瑜對統戰思想有相當深刻理解。一方面指出: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到毛澤東的「統戰思想」,吾人可以瞭解到其「一貫性」是從統戰思想的萌芽階段,就重視聯合各方力量而達到壯大自己進行無產階級的革命。……而毛澤東的統戰更被其譽為一大法寶。他除了吸取前輩的思想,各充分的運用此法寶最後得到奪取政權,竊據大陸的目標。(論文21-21頁)另一方面也提醒國人:從「血洗臺灣」到「和平解放臺灣」再換到「和平統一臺灣」,中共漸漸蛻變的姿態可說越來越溫和理性。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統戰策略」經過數度「整容」後,只是面目不再如此可憎,但強烈的最終鬥爭性,仍不會消失。(論文53-54頁) 而在論文結尾處,韓國瑜也語重心長地指出:中共「對台統戰」策略是有一套完整的政略與戰術計畫。整個統戰最高戰略目標定位於「解放臺灣」,使台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管轄下的一個地方政府。此戰略目標恆久不變。(149頁)

 其次,中共到底是敵是友?腦筋靈活的韓國瑜則以想像的「漫畫」場景加以描繪,令人驚艷。韓國瑜說:一個簡單的漫畫或可說明此種現象,當滿面殺氣的凶悍巨人走向男主角時,男主角必定雙拳握緊的全神戒備;但當巨人面帶微笑且把狼牙棒悄悄地置於身後向男主角走去時,男主角可能會暫時迷惑此巨人到底是友是敵?

 此階段中共「對台統戰」策略絕大部分皆如同微笑的巨人。光從宣傳條件與宣傳口號上觀之,很像人情味濃厚的中國人。但實際上,其對「武力犯台」的軍事行動,不但從未公開宣稱放棄,甚而在各種不同場合還常常強調。(論文59-60頁)

 接著,要如何透過金錢進行綿密的統戰活動呢?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修學生班40期軍校出身的韓國瑜深諳箇中奧義,大膽地在碩論裡揭露。在對台軍方的「統戰」方面,目前中共的「黃埔軍校同學會」是很重要的一個組織。……該會口號為「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自成立後,組織發展相當迅速,但其吸收成員頗有師法老鼠會作風。例如其理事黃維對吸收會員所做的指示為:……(2)積極拉攏港台軍校同學參加同學會,入會者……在台同學二至四千元(港幣),介紹者一人可得港幣一千元。」(88-89頁)

最後,針對「一國兩制」,韓國瑜也有相當深刻的批判。尤其,韓國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批判「一國兩制」的立論基礎,饒富趣味。韓國瑜指出:從總綱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第一條分析,中共所實施的社會主義制度為其根本制度,……而資本主義制度即使沒有達到破壞的程度,起碼也是違反了根本制度的原則。……是以「人大」以法律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可以實施與社會主義背道而馳的資本主義,很明顯是違憲行為。(99頁)
韓國瑜甚至在同頁還提到:……翁松燃先生提出若港人在大陸上犯罪跑回香港是否應該引渡回大陸受審?便是一針見血的批判。韓國瑜這本1988年的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彷彿預言了2019年的香港送中條例的爭端,怎不令人咋舌稱奇?

30歲出頭的少年韓國瑜不愧為政大東亞所一手栽培的「匪情」人才,對中共統戰有如此深入且精彩的論述,令人驚嘆。莫怪1990年初入政壇參選議員時,雖未獲中國國民黨提名,但因學養俱優,形象清新,先有趙少康等新國民黨連線強力推薦,以及獲得胡佛等108名教授聯署支持,聲勢後來居上。(引自《聯合報》,〈新國民黨連線推薦百零八教授聯署支持韓國瑜聲勢後來居上〉,1990年1月6日,26版/台北縣新聞)

照理說,人的經驗與學識,應隨著時間延伸而積累。經過了30年,60歲出頭的韓國瑜,理應對台灣現今國際局勢與中共統戰伎倆有更深入的瞭解才是。令人訝異的是,觀察韓國瑜宣布參選總統至今行為舉止,選民看不到那位洞悉匪情的少年韓國瑜的英挺身影;取而代之者,則是被大量空洞、反智、粗鄙言論等所環繞,甫於去年底才當選高雄市長,如今已積極投入明年總統選舉,對市民不忠的那位市長韓國瑜。

倘若能搭乘時光機回到未來,真不知少年韓國瑜有甚麼話想對市長韓國瑜苦言勸告?

2019-09-11

阿扁保外就醫的政治博奕

1950年生,現年68歲的前總統陳水扁,最近數月龍馬精神。一方面在民視為其開設實質的個人專屬節目《阿扁踹共》,目前已堂堂邁入200多集;另一方面亦於臉書開設「陳水扁新勇哥物語」,迄今已超過500條發帖。

除涉足電視與網路外,在紙本攻略方面也不遑多讓。口述歷史回憶錄《堅持》於今年5月正式發售後,陳前總統近幾個月來縱橫南北舉辦簽書會,場面喧嘩熱鬧。最新的發展則是於上週日參加台中市的某募款餐會,不僅上台致詞,也再度砲轟台中監獄乃「鬼地方」云云,重展昔日風采。

前監察院長于右任曾寫詩稱:「人生七十才開始」。陳前總統曾擔任8年民選總統,地位隆崇。自2008年5月卸任後,能如此多元活潑地展開退休生活,令人欣羨。不過從法律角度,卻也相當令人玩味。

精確來說,陳前總統目前身份為受刑人,若用法務部稱謂係「陳員」(為行文方便,本文從之)。至於箇中原因,如所周知,乃其因觸犯貪污罪及收受賄賂罪,判處徒刑合計17年6月,於2010年12月入監執行。依《監獄行刑法》第2條規定,處徒刑、拘役之受刑人,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於監獄內執行之。由於陳員係受有期徒刑之受刑人,依我國法律規定,自無在監獄外執行之特別處遇。

只是,依《監獄行刑法》第 58 條規定,受刑人現罹疾病,在監內不能為適當之醫治者,得斟酌情形,報請監督機關許可保外醫治或移送病監或醫院。這種狀況一般人很容易與「假釋」混淆。事實上,「假釋」係鼓勵受刑人改過自新與社會復歸,「保外就醫」則在重大傷病治療,屬完全不同的刑事處遇。

原本依法應入監執行的陳員,主要係依據前述「保外就醫」規定而構成《監獄行刑法》第2條的例外情況。詳言之,陳員入監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根據2013年11月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順勝教授的鑑定報告,陳員當時罹患:(1)中等度額、顳葉為主的腦神經退化症,合併中度巴金森氏症候群、中度語言障礙、中度動作失用症/小腦症候、輕度失智症、嚴重尿失禁、重度器質性憂鬱症、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型憂鬱症合併焦慮及多重身體症狀,且已呈現慢性化等疾病;(2)有步態不穩,隨時跌倒危險,日常生活許多動作無法執行,需要他人照護;(3)白天也會呼吸中止或低下,造成低血氧發作;(4)整體認知功能表現上,依簡式智能量表正常總分為30分,陳員得分為19分,較一般成年人表現差,顯示專注力、語文表達能力、長短期記憶均出現缺損,有口吃等現象。

另外,在一份差不多同時期做成的台中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書,陳員診斷略以: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以額顳葉為表現、重度憂鬱症、疑似器質性憂鬱症;症狀略以:長期漏尿、手不自主抖動、口吃、容易跌倒、思考能力減退、白天血氧濃度下降等語。

按照時間算來,2010年12月陳員入監時體魄堪稱康健,不過時隔3年,若以上診斷報告為真,則陳員當時健康可謂岌岌可危矣,令人心疼。有期徒刑乃限制「自由」的處罰,而非剝奪「健康」的酷刑。為回復陳員健康,法務部於2015年獲准其保外就醫。從那時候起算迄今,法務部已連續核准陳員保外就醫展延申請,高達19次之多。

撇開昔日我國監獄運作實況裡,「常民」要成功申請保外就醫可能性的黑歷史不談。若參酌前述2013年鑑定報告,法務部決定將陳員移送病監或醫院,甚至許可其保外醫治,或許尚非無據。然而,若綜觀2019年迄今以來一連串陳員諸多活躍的康健言行,令人一喜一憂。

喜的,當然是卸任的陳前總統恢復元氣,得以繼續南北走跳,從事基於「職能治療所需」的公開演講。憂的,則是陳員目前狀態,已顯然與前述鑑定書報告所載情形不可同日而語。基於獄政營運的公平性原則,法務部矯正署還繼續准許其保外就醫延展的正當性,恐怕已趨萎縮消逝。

退萬步言,縱使陳前總統乃遭受政治判決的受難者。但在法官枉法裁判相關事實尚未釐明前,陳員身份就是台中監獄的受刑人。尤其,在案件業已定讞執行下,法律上能解套的手段僅剩下仰賴總統行使特赦權,以濟司法之窮。不過盱衡近3年黨政層峰態度,機會渺茫。

至於陳員是否真的符合保外醫治門檻?則是相對單純的醫療科學問題,逝者已矣,兩個月後,當法務部又從「台中鬼地方」收到陳員第20次延展申請時,到底該本於事實判斷,不容受科學以外的無關因素干擾?抑或看在其身份特殊,用「較寬態度來衡量」?令人好奇。

本文預測,接下來的4個月裡,一方面陳員繼續踩「紅線」情形恐將繼續發生;惟另一方面,法務部層峰卻也僅能繼續基於「有助其病情」而無奈同意延展申請。這場「保外就醫」的政治博弈,勝敗早已分曉。畢竟,跟法務部層峰對奕的棋手,可是昔日被譽為「選舉戰神」的男人:陳前總統。

2019-09-03

年改釋憲與世代剝奪

上週五颱風逼近之日,備受各界關注的公務員年金改革釋憲案正式出爐。在這連串分別針對軍、公、公教的司法院釋字第781、782與783號三號解釋裡,多數大法官一方面認為三年金改革立法大部分合憲,並無所謂違反諸如:法律不溯既往、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與人民財產權保障等疑慮。只是在另一方面,大法官也指出「退休再任私校職停領退俸」與「得動態調整所得替代率」這兩處違憲。其中,有關軍、公、公教轉任私校停發退俸的修法,該如何解讀?值得探討。

本文展開前,先就上述「軍、公、公教」詞彙解釋。通俗用語上,我們往往習慣以「軍公教」泛指廣義的公務人員。但事實上,各級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平行存在,服務於私立學校的教師,若與雇主有法律爭端,還是回歸《勞動基準法》適用。區辯「公教」與「私教」,方能確切掌握問題核心。以筆者所在的大學業界來說,公教與私教,區別甚大。站在私校觀點,這次公務員年金改革與釋憲戰役,真的與私教直接相關的,大抵也只有「軍、公、公教轉任私校停發退俸」這部分。

雙薪教授與世代剝奪

如此聳動直白的下標,筆者不敢掠美,係引用自2012年10月19日的聯合報《社論》。在這篇擲地有聲的文章裡,一方面指出雙薪教授的產生「主要是退休大學教授或政府軍公教人員在領取月退俸後,又轉至私立大學任教,等於領取了兩份薪水。本來,退休人才能繼續貢獻所長,是社會所樂見;但既領了相當優厚的『退休金』,卻又在私立大學出任全薪的全職,形同阻塞了後進入門之路,這未必符合政府照顧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初衷,且扭曲了學界世代交替的機制」。另一方面,這篇文章同時也凸顯了一個更駭人的統計數字「……兩年前(指2010年)領取雙薪的教授人數為1,300人,到了今年人數已增加到2,500多人,呈倍數成長。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軍職背景出身者竟超過3分之1……」。對於要迅速掌握關鍵爭點的讀者來說,這篇社論是極佳的入門教材。

回顧歷史,公共輿論針對雙薪教授的質疑,約莫起於2002年陳水扁政府時期。在當時,即有媒體報導在私立大專院校重金吸引下,國立大學教授退休轉任私校現象,並指出這些退休教授除了月領至少6萬元月退俸外,還可新領每月近10萬元教授薪水,合計約16、17萬元的雙薪,與內閣部長相近。此外,當時雖亦有雙薪教授現象已獲得政府重視,教育部擬修法限制的傳聞。只是事後證明,陳水扁政府只是說說而已,真的端出作法,已經是2009年馬英九政府時期的事情了。

只是要注意的是,根據教育部當時想法,是希望透過修正《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規定退休教職員只要到政府捐助達2成以上的財團法人基金會,必須擇一領薪,不能再同時領月退及基金會薪水。針對公立大學教師退休後轉戰私校,仍可領雙薪部分,馬政府依舊擺明了不予面對處理的態度。

馬政府的政治芭樂票,蔡政府接手處理

承前所述,2009年的馬政府並無意直接面對雙薪教授問題。但到了2012年10月起,態度產生了轉變。根據媒體報導,當時教育部人事處統計,退休後轉任私校的政務官、公務人員、公校教職員及軍人共有2,547人,政府每月支付他們的月退俸超過1億元,情況相當駭人。至於改革方案,則係計畫修正《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公立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公務人員、軍人退休後轉任接受政府補助私校的教職員、教官,不能再同時領薪水及月退俸。

馬政府以上這個改革提案,一時贏得社會許多掌聲。當時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即表示,軍公教退休人員領雙薪,加重國家財政負擔,還違反了社會公義,「年輕人一碗飯都沒有,你卻要端兩個飯碗,這不好。」全教總秘書長吳忠泰也批評雙薪制度拖垮公教人員的退撫基金;而且公校退休人員搶占私校職缺,也卡掉了很多年輕人任教職的機會。

只是一個令人錯愕的轉折,發生於2013年。當教育部試圖修正《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擬規定選擇領月退俸的公立學校教職人員,轉任私校任職時,最多只可支領40%的月退俸,藉此回應雙薪教授問題。豈料,該草案卻被行政院以「考試院和國防部都沒有提出公務員和軍人的對應改革草案」為由,鑒於軍公教退撫制度必須一體適用考量下,推翻教育部改革規劃。直到2016年5月政權交替日,馬政府針對雙薪教授的改革提案從未實現,讓馬政府政治芭樂票清單又被記上一筆。只是,解決「雙薪教授、世代剝奪」的任務,從此落到了蔡英文政府的肩上。

單薪教授VS.無本職教師

「退休再任私校職停領退俸」遭大法官宣告違憲後,行政院立刻於同日召開記者會,表達立場。其中,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針對立法背景,有非常清楚的闡述,指出:關於以薪資門檻限制軍公教人員退休後再任私校教職之立法意旨,原係立法院為解決引發社會議論之退休軍公教人員再任私校領雙薪的問題,考量私校具有公共性(政府協助私校提撥32.5%私校退撫基金、公教人員保險費等)、教職職缺有限、高教面臨少子女化而減招或停招、無本職之兼職教師有1萬3,000餘人(其中2/3任教私校);再加上退休金是為退休人員的經濟安全保障而設計,再任全職工作應以薪資作為生活保障的主要來源,才規定再任私校職務應停發退休俸(金),非限制退休人員退休再任。

承上所述,2017年6月三讀通過《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規定退休公教職員再任公職、行政法人、政府捐贈的財團法人、轉投資公司以及私校職務者,薪資超過基本工資者,將依法停領月退休金的立法,大抵是國會針對2012年10月19日聯合報《社論》所描繪「雙薪教授與世代剝奪」教育弊端的具體回應。只是平心而論,如此立法究竟產生什麼效果呢?若以2019年8月1日為基準,其實退休再任私校的軍、公、公教人數仍高達1,169人。相較往昔,只是人數略為降低,情況稍事舒緩罷了。箇中道理簡單易懂,即便暫時停發退休金,但在普遍私校俸給仍高於退休金下,大量軍、公、公教人員退休後再任私校情況依舊繁榮昌盛。反映在大學業界,1萬3,000餘位無本職的大學兼任教師,還是繼續在全台各大學業界裡四處飄盪,過著靠微薄鐘點費維生的悲慘人生。

總的來說,對於年輕學者來說,2017年「退休再任私校職停領退俸」固然是個令人暢快的教育改革;但遺憾的是,改善效果有限。在大學業界教師金字塔結構下,居最上層安穩者,還是退休再任私校的資深教授們;至於金字塔最下面的底層,則分別是:如免洗筷般的專案教師、無本職的兼任教師,以及在校協助幫老師拼學術績效,畢業後卻被大學業界敬而遠之的本土博士生。

宣告違憲之後的下一步:從「獎補助款」與「生師比」著手

年改釋憲案後,各種詮釋解讀頗為分歧。有論者稱「此次年改釋憲案最大贏家為雙薪教授」,這種說法雖聳動吸睛,頗有政治宣傳效果。但經由前述分析,筆者認為大法官也透澈看穿了,單靠停發退休金,並不足以有效舒緩軍、公、公教人員退休後再任私校的真相。再者,由於公教人員也有提撥部分退撫金,所以轉任私校任職時完全停發退休金,而非細緻精算並減少比例發放的規定,手段上確實也嫌粗陋。

要特別注意的是,大法官指出「…至未來立法者如為提供年輕人較多工作機會而擴大限制範圍,將全部私立學校或私人機構之職務均予納入,或為促進中高齡再就業,改採比例停發而非全部停發以緩和不利差別待遇之程度,或採取其他適當手段,立法者固有一定形成空間,然仍應符合平等原則,自屬當然……」等語,若仔細推敲這段文字內涵,即可瞭解論者指摘「大法官護航雙薪教授」云云,未盡公允。期盼政府拿出更積極公平的修法與配套,即便「將全部私立學校或『私人機構』之職務均予納入」,在符合平等原則下立法者仍有「一定形成空間」,恐怕才是大法官真意所在。

文末,筆者也要提醒府院層峰的是,其實要有效舒緩大學業界雙薪教授問題,即便缺乏「退休再任私校職停領退俸」條款,事實上只要責成教育主管機關積極任事,仍有許多作為,可導引私校的聘僱偏好。信手舉例,只要將此事與「獎補助款」乃至「生師比」進行基於舒緩「世代剝奪」政策目的之必要合理連結。亦即直接從校方著手,一方面把聘僱雙薪教授作為獎補助款酌減事由,亦不列入生師比計算;另一方面則將聘用年輕新進專任教師,作為酌增獎補助款乃至加權生師比事由。如此一來一往,舒緩「雙薪教授」流入私校效果,應當更為直接有效。

跟「一人政黨」、「僵屍政黨」說再見

根據報載,內政部將依2017年12月公布施行的政黨法,針對中國自由民主黨等65個未申報財務或補正財報仍不合格的政黨裁處行政罰。內政部這個歷史性的開罰舉動,為我國政黨政治樹立了的新里程碑。

詳言之,用一部專法(亦即政黨法)來規範政黨組織、內部運作、政治獻金、財務公開、公費補助政黨競選費用等重要事項,本為相當基礎的民主工程。尤其解嚴後,自1989年修正人民團體法增列「政治團體」專章以來,人民組織政黨或政治團體,投入政治活動固然日益活絡。只是遺憾的是,用人團法硬將政黨勉強套用,此乃非常時期政治考量下的特殊立法,不僅忽略政黨特性,也導致政黨多所闕漏。

回顧政黨法立法倡議,早在1978年立委康寧祥在立法院即曾以「實施民主憲政,促進社會福利」為題,向行政院提出4點質詢,其中首要便是倡議「制定政黨法,透過政治制度允許具有競爭地位的政黨存在」。接著從1993年開始,立法院即出現許多由在野黨立委擬具的政黨法草案。可惜的是,歷經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三朝政府仍無法實現。這個立法延宕,可謂是釀成數十年來政黨亂象迭生、民主政治難以步上常軌的主因。

姑且以2016年立委選舉為例,登記參選區域、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以及不分區及僑選立委4種選舉中,扣除在第8屆立法院中占有立委席次的5個政黨(國民黨、民進黨、台聯、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還有23個小黨派出候選人爭取進入國會,區域和不分區立委的登記人數都高過前2屆,在數量上固然呈現百花齊放之姿。惟若閱讀選舉公報上盧列政見,時而不忍卒賭,讓人對台灣民主的素質浩嘆不已。然而更糟糕的是,內政部登記有案政黨達300餘個,卻僅有不到1/10的政黨推派候選人參與選舉活動。這點正可彰顯「一人政黨」、「僵屍政黨」情形的嚴重性。所幸天佑臺灣,2017年底在朝野通力合作下政黨法三讀通過,臺灣終於擺脫了上個世紀末解嚴前後的陳舊法制,迎接新政黨時代的到來。

內政部依法行政,針對未揭露政黨財報的開罰,本屬依法行政的日常作為。過多的政治口水,只是凸顯了對政黨法制的懵懂無知。可預見的是,當大量「一人政黨」、「僵屍政黨」逐漸絕跡江湖之時,臺灣的政黨政治將朝更健全的方向邁進。

總統府這堂私菸課

總統府侍衛警私菸案,台北地檢署於8月23日以吳宗憲等人有觸犯《貪汙治罪條例》及《稅捐稽徵法》逃漏稅捐罪予以起訴。從立委黃國昌於7月22日召開記者會起算,北檢僅用了1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偵察與起訴工作。從檢察實務來看,這樣的工作效率正常嗎?信手舉例2018年3、4月間爆發的婦聯會前主委辜嚴倬雲等銷毀檔案事件,同樣是由北檢偵辦,一年半載已過,迄今仍無下文。兩案相較,北檢在私菸案展現超高效率的積極態度,讓人側目。

隨著本案移審台北地方法院,當事人交保之後,按我國法院審理案件「不密集、不集中」的慣習,非經年累月,不會有一審判決結果出現。總的來說,私菸案在政治上的衝擊,雖已遞減衰退。然而蔡英文政府的菸品政策引發民怨,已是不爭事實,「菸、常民生活與政治」這堂通識課,還是值得府院層峰利用公餘之暇,進行補修。

將場景拉回2016年底地方大選民進黨大潰敗後,總統蔡英文於同年12月2日赴嘉義市舉辦基層座談會。在此次會議上,總統以菸價因提高菸稅增加長照財源,導致民怨為例,凸顯政策執行與現實民意落差的情形,而且人民期待總統要關心基層感受云云。

誠如總統觀察,近年菸價高漲最直接因素並非部分廠商調價,而係是蔡政府讓菸民承擔長照財源的修法決策所導致。拿總統府侍衛警私菸案最大宗的七星菸來說,1條免稅菸價格大概是630元,台灣機場實際販賣價格為670元,而市售便利商店1條七星菸則賣1250元。同樣是包含製造銷售成本與利潤下,市售「已稅已捐菸」高出來近600元鉅額價差,就是菸稅加上菸捐所致。站在基層常民百姓的立場,抽1根菸的錢,近半數都是政府拿走的稅捐。要菸民不怒不怨,可能嗎?

回顧十餘年來,受反菸團體深刻影響,政府決策長期朝反菸方向一極傾斜,菸民的處境早已備受壓迫。稟持「除菸務盡」的反菸團體,甚至藉此契機召開記者會,並接連加碼提出「一本護照一條菸」、「續漲菸稅」、「取消入境免稅菸」等諸多嶄新訴求,令人錯愕。若蔡政府真的在乎基層人民感受,即便總統本人並無抽菸習慣,政府也該明瞭這些訴求不僅不值參採,甚至還要反向地嚴肅檢討,改善目前針對菸民稅捐過重過苛的處境。

善體民意的政府,才能獲得人民支持。民主政治不難,就這一句話而已。

2019-08-18

「共產黨漸開明」只是鬼話?別看輕了吳主席

翻開月曆,國曆8月1日,正是農曆7月「鬼門開」日子。除了陰間好姊妹兄弟重返陽間探望親人外,隨著2020年大選日漸逼近,政壇的「鬼話」也持續大量發生中。

盤點八月上旬,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稱蔡英文總統「身邊每個都貪污」、中國國民黨總統擬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稱香港人民罷工為「動亂」,雖然都廣泛引發議論。只是當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拋出「共產黨已逐漸開明」說,旋即技壓四座。或許很多人認為若將這句話推舉為鬼月第一週「政壇鬼話冠軍」,應當之無愧。

針對吳敦義上開發言,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旋即洋洋灑灑舉出: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關到死、全面拆廟毀教堂、新疆維吾爾族百萬人集中營、西藏圖博人的迫害、監視系統和社會積分制度全面控制人民、香港人抗暴一國二制以及對台灣的圍堵壓迫等7點共產黨「不開明」事實,藉此反駁吳敦義的無稽之談。

只是坦白說,整理這些素材,已是當代台灣基礎公民基本素養。具備基本上網能力的中學生,即可上網蒐集歸納正確資料,正面破解「共產黨已逐漸開明」說,並不困難。政治老職人吳敦義在批判民進黨之餘,理當不會犯下這種徒留話柄的低級錯誤。「共產黨已逐漸開明」說,我們要看的不只是表象浮面,而該深入透析箇中蘊藏的深層內涵。

首先,重溫吳敦義主席其人事蹟。若按照作家管仁健晚近以:權貴藍、官僚藍、眷村藍與派系藍的四大分類為象限來觀察。1973年就被中國國民黨提拔為北市議員候選人,縱橫政壇超過40幾年的吳敦義,廣義來說屬性不是靠血統世襲,而是接近自己努力打拼、進而受黨國賞識的本土官僚藍。尤其,吳敦義父親吳奚還曾被228事件波及。

根據吳敦義自述,228事件後保安司令部繼續展開清算,吳奚時任台中縣農會總幹事管理米倉。為抗拒軍人搶糧,吳奚與軍人發生衝突,在拉扯中軍人開槍打傷吳奚,農民聞聲拿扁擔上前援助,吳奚在混亂中脫逃,卻因此開罪軍方。

於是1953年,吳敦義家門前來了一輛吉普車和幾個軍人,把吳奚帶走,並隨意羅織吳奚為「共產黨台中書記」罪名,一關2年9個月後,吳奚才得以無罪釋放。這段與1962年國民黨強壓地主葉中川購買國發院土地極為雷同的情節,看在少年吳敦義眼裡,黨國恐怖統治之惡,是曾親身經歷的痛。

總的來說,吳敦義如今能步上「民主先生」李登輝腳步,以台灣貧農/政治受難者之子身份,登上中國國民黨主席大位。從某種程度來看,可謂媲美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筆下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的華麗復仇。

其次,再來解析「共產黨已逐漸開明」說。在當前政治局勢下,共產黨怎樣統治中國乃至香港,如何對待宗教,吳敦義又怎能不知?惟其中最值得推敲之處,在於吳敦義以「開明」兩字形容共產黨的箇中意義。

詳言之,在當代民主憲政國家裡,各種基本人權受憲法保障,不容國家恣意濫權。我們不會稱呼保障宗教自由,尊重人權的國家為「開明」。反之,「開明」二字往往與「專制」連結,成為「開明專制」(enlightened despotism)。用以形容威權獨裁國家下,但尚能回應廣大民眾的需求。例如俄國凱薩琳大帝、清國康熙大帝之治世,便是例子。

今日共產黨是不是真的如此「開明」,姑且不論。但吳主席將「開明」這個看似正向光明的字眼套在共產黨身上,骨子裡似隱約地劍指俄羅斯、中國的共產黨與兩位最高領導人近年的表現,暗諷共產主義逐漸從人民民主集中的崇高政治理念,退化變質為獨裁威權體制的時代鬧劇。若此推論不謬,這種有浩大史觀縱深的「高級酸」,大概也只有台大歷史科班出身的吳主席才能駕馭。

本文以上千言,純屬無稽臆測?上個月15日國民黨總統初選民調出爐,高雄市長韓國瑜勝出。當日國民黨黨部風水池內9尾「紅尾金龍」立刻有1尾跳出死亡,如此不祥之兆,廣被媒體披露。中國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雖對外以「怪力亂神、無稽之談」企圖平息輿論。但有趣之處在於:龍魚跳出死亡或許可能是純粹的自然事件,但能把這個事件檢附龍魚遺照,先第一時間藉某報即時新聞露出,俟網友抓圖存檔後,報社又立刻刪文滅跡,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為事件操作了。中國國民黨北市八德路總部大樓上下,誰人有此能耐?大家不妨猜猜。

2019-08-11

黨國一體 老K自我認證

中國國民黨自本月起無限期暫停讀者調閱紙本史料。針對二二八相關檔案移交一事,該黨文傳會代理主委程美華並表示「早年『黨國一體』,雖相關檔案列入目錄清單…許多實體資料可能早就移撥到國家檔案局」云云。對此,促轉會迅速發文回應「國民黨黨史館承認『黨國一體』是國民黨首度正視威權歷史的重要一步」,令人莞爾。只是從歷史來看,國民黨親自認證「黨國一體」,非始於今朝。

溯自一九八九年三月報載,不具名的國民黨高層人士即曾自認「原本執政黨與國家即『黨政不分』」、國民黨有「黨國一體的觀念,從未認為黨與國有何分野」等語。到了二○○三年十二月,曾任國民黨秘書長的宋楚瑜則宣稱「當時環境就是黨國一體」,甚至還進一步承諾「未來國親執政時,會繼續清查黨產」云云。最後,在當年同月,針對國民黨取得舊中央黨部用地案,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更親自出馬認證「國民黨與政府過去『黨國一體』或有不當之處…」。這些歷史片段,只要翻閱舊報,便能明瞭。

無論是黨產追討抑或轉型正義,近三年來大眾關注重心,已漸從行政、立法部門轉到了法院。尤其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又是探究這些跨時代法律訴訟的最前線,備受矚目。「威權時期」、「黨國一體」是否為實為真?這些並非專業高深學問,而是公民基礎素養。法官們在審閱訴狀之餘,若能勤加閱報,許多真相當能豁然開朗。

刊於:自由廣場 / 2019-8-12

2019-07-30

菸民的哀愁與榮耀

從7月22日蔡英文總統專機返抵國門算起,「國安團購私菸案」已過了頭七。對於有興趣瞭解本案來龍去脈的社會公眾來說,在這短暫數日內,許多優質好文,值得一讀。 例如:針對「走私」與否爭辯,法律學者胡博硯迅速且清楚地撰文剖析了《懲治走私條例》、《菸酒管理法》與《海關緝私條例》各自適用範圍。

前檢察長凌博志在臉書發文大膽揭露本案調查局「羞辱式突襲」總統背後可能潛藏的政治意圖,指出整個調查體系不管老鳥或新進,大多數人信奉的是黨國優先於體制,意識凌駕於專業狀況,令人驚訝。而為何是與華航合作?查詢維基百科,又可上溯至1959年,政府與中國國民黨共同成立的那段黨國威權時期企業發達史說起。總之,要門道的聽閱人,與其看電視裡若干欠缺專業背景的萬能名嘴乃至政治人物說書講古,倒不如上網閱讀這些深度文章,比較實在。

即將上路的108課綱,宣稱強調的不是記憶與記誦,而是統整思辨導向。堂堂國安人員,俸給也較一般常民百姓豐厚,為何仍要以身犯險,趁總統出訪之便夾帶免稅私菸?新時代的高中生,不能只是找出正確的法條,還要懂思辯背後結構性的成因。尤其,根據華航最新提供資料,總統專機團購菸品紀錄最早可回溯到2006年前總統陳水扁任內的群峰專案,當時數量還只有119條。往後2007年嘉欣專案、宏誼專案、第二屆群峰專案、2008年隆誼專案、蓮太專案、2009年敦睦專案、久睦專案的菸品數量都還在千條以下。2010年馬英九任內的久博專案團購數量突破千條,達1683條,隨後幾次專機任務團購的菸品數量持續創新高。2014年興誼專案達1768條,2015年久揚專案近3000條,2016年馬英九任內最後一次出訪的久安專案3677條。這一路正向攀升趨勢,若以108課綱精神,必須要統整性地從這10幾年來我國菸民的地位與經濟負擔,一併思辯。

詳言之,走私作為一種古老的地下經濟,重點在於逃避各種地上化的稅賦雜捐,反映的是最原始的經濟市場供需。普羅大眾有需要的商品,就會有人以供給為業為生。只是,當地上化的稅賦雜捐越多越高,則地下化供給的誘因就越強越大。連國安人員也藉機走私大量菸品,關鍵當然不在自用,而係牟利。背後癥結,在於菸品除了產銷成本與廠商利潤外,在「寓禁於征」思維下,菸品上面還堆疊了比一般貨物高的菸稅,2002年以後更加上了《菸害防制法》規定的菸品健康福利捐。

以這批免稅菸裡最大宗的七星來說,一條免稅菸價格大概是630元,台灣機場實際販賣價格為670元,而坊間便利商店一條七星菸則賣1250元。同樣是包含製造銷售成本與利潤下,坊間「已稅已捐菸」高出來近600元價差,就是21世紀台灣菸民哀愁的所在。一包原本可以用一個簡易菜飯便當金額購得的菸,在政府稅捐制度下,如今卻要兩個簡易菜飯便當才能換得,能焉不苦?

信奉健康至上主義者,或許會拋出「吸煙過量有害健康」警語,告誡菸民戒掉壞習慣,迎向健康人生云云。只是,抽菸作為人類古老的成人嗜好之一,從傳統燃燒菸品,到新興的加熱菸與電子煙,市場供需永遠伴隨著人類社會存在。尤其對於台灣菸民而言,以高額花費抽「已稅已捐菸」,更有一種特殊的榮耀。

近年來,政府光是從菸民身上收取的菸品健康福利捐每年即達200、300億元規模。而這些鉅金,根據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第4條規定,50%需用於全民健康保險之安全準備及補助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

若從德國「特別公課」要求收入與支出間要具備合理正當聯繫性觀點來看,這樣的規定讓人困惑。人會生病,原因經緯萬端。全民健保的支出裡,跟吸用菸品有關者,邏輯上僅止於一部而非全部。而經濟困難無法支付健保費者,更與吸菸者無關。換言之,向菸民徵收的龐大菸品健康福利捐,事實上有大部分都是耗費在與菸品吸食欠缺實質關聯性的事項上。再者,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長期照護變成政府重要施政項目之一。如前所述,健保制度照顧的是「病」,將菸品健康福利捐花在諸多跟抽菸無關的公衛開支上,已欠缺合理性。而長照制度照顧的是「老」,理應跟抽菸關連性更加遙遠。有趣的是,《長期照顧服務法》第15條所規劃的長照財源裡,最重要的財源收入是「菸品應徵稅額由每千支(每公斤)徵收新臺幣590元調增至新臺幣1590元所增加之稅課收入」,目前長照發展基金8成收入來自於此,亦為晚近菸價持續攀升的成因。

由此觀之,「已稅已捐菸」雖貴,但是我國維繫健保與長照財源收支運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儘管十數年來備受菸害法令打壓限制,甚至電視八點檔的壞蛋可大方殺人放火侵佔公款,但絕不可抽菸。承擔如此公衛重責的菸民們,依舊忍辱負重,情意相挺這個國家,抽得光榮,抽得有社會公益性。

「國安團購私菸案」這個司法乃至政治事件,終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讓人淡忘。但菸民的哀愁與榮耀,卻是社會百姓的日常。執政黨層峰在危機處理之餘,也值得好好檢視一下菸民的真實處境。

2019-07-25

掌摑部長不算妨害公務?

文化部長鄭麗君於今年一月出席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遭藝人鄭惠中當眾掌摑,警方遂以妨害公務罪嫌送檢偵辦。豈料北檢昨日以「鄭麗君出席餐會無關公權力」為由不起訴,且法律見解相當詭異。

析言之,鄭麗君出席春節餐會,北檢自己也承認係「獲邀以部長貴賓身分與會」,亦即出席餐會乃基於文化部長此一公職人員身分,而非路人甲乙丙丁。當日陪同部長出席的員警隨扈,乃依法執行職務,自屬當然。若任何人對員警隨扈施暴掌摑,應以妨害公務罪論處,並無疑義。本此舉輕明重法理,假設對員警隨扈施暴即當以妨害公務罪相繩;則針對被保護對象,亦即出席與主管業務相關的政務官施以掌摑施暴之人,理當以同罪論處。如此淺顯易懂的簡單道理,北檢居然耗費了半年光陰仍無法參透,令人費解。

明知為有罪之人,而無故不使其受追訴或處罰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定有明文。本案承辦檢察官似有觸犯此罪之嫌,不知道看到這則投書的檢方層峰,能否勇敢自動剪報分案偵辦?

「有毒訊息」(infotox),政府該放任不管嗎?

為管理食品衛生安全及品質,維護國民健康,世界上多數國家針對在市場上流通的食品,大抵都設有相對應的管制法令,從製造輸入、販賣、物流運送、標示與廣告等各環節,予以嚴格規範。在我國,這部法律名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如所周知,近年來歷經數次重大食安風暴後,我國食安法規更趨嚴格,罰則也大幅提高。當然,對於以販售食品為業的商人來說,多如牛毛的食安管理法令大大拘束了他們的營業自由乃至不表達意見自由(如強制標示製造日期與產品內容物),但是為維護更高價值的公共福祉,這是現代社會裡合理必要的法律限制。在21世紀現代國家裡,18世紀那套自由放任(laissez-faire)論調,在很多行政領域老早被調整修正。更淺白地說,民眾殷切期待公權力積極扛起維護食安重任,沒人希望在超市貨架上買到含毒奶粉或黑心油。

有毒訊息 肆虐臺灣

回顧近兩年來的臺灣,環繞在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課題上的議論,可謂受到世界級的關注。一方面,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所於2018年12月間公布的《2018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坦率指出中國透過基層精英及一般人士傳遞政策、假新聞等訊息的情況亦逐漸嚴重。

例如,中國利用這些台灣地方基層的社群網絡,如Facebook、LINE來轉發假新聞,使得假新聞持續在地方擴散,尤其發現特定政黨傾向之群組成員,較容易在信以為真的情況下轉發。相關假新聞例如2017年的「滅香滅佛」、「滅教」;2018年的「關西機場事件」、「香蕉過剩說」等,除了媒體渲染外,也透過社群軟體發酵,企圖影響台灣人對政府的信任。無獨有偶,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在同月的另一場演講裡也提到,台灣親中人士在這次選舉(指2018年地方大選)得到壓倒性勝利,華府的專家們應該也同樣感到驚訝。這顯示中共已重新啟動對台宣傳機制。台灣自由開放的訊息社會,如何抵制中共具針對性的虛假訊息影響,將是一項挑戰。綜上觀察,臺灣脆弱的民主制度,此時此刻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放眼國際,如何看待與回應這個由虛假訊息所帶來的民主危機?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法學榮譽教授彭惕業(Jean-Marie Pontier)今年6月於政治大學公法研究中心所發表的演講,極具啟發性。彭惕業在演講中指出,人們用來指稱「假新聞」的英文詞彙「fake news」其實內容未必是假,而是被操弄、扭曲、帶有偏見的新聞,因此許多法國學者創造單字「有毒的訊息 infotox」(結合「訊息」information 和「有毒」toxique)來形容這些遭到操縱的資訊。彭惕業進一步剖析,現代社群媒體在假新聞的宣傳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個人為尋求他人對自己想法的認同和支持,往往會傾向與擁有相同信念的人建立聯繫,形成了社會學家提出的「同溫層」,人們對於出現在同溫層中的謠言比較容易產生信賴,因為這些謠言往往會與其想法及偏見相互呼應。

法國學者使用「有毒訊息」(infotox)來取代虛假訊息與假新聞,不僅令人耳目一新,也相當切合現實狀況。詳言之,有毒食品,侵害的是人民的身體健康。有毒訊息,侵蝕的是國家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為保障人民大眾健康,現代國家有必要積極立法管制食品的安全與衛生;為維繫民主制度不墜,當代政府亦有必要積極立法管制有毒訊息的製造流通與散佈。

保障自由並禁止濫用

有人會問「打擊有毒訊息將侵犯人民的言論自由嗎?」,對老牌的人權國家法國來說,這樣的擔憂是不必要。法國1789年頒布憲法地位的《人權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早已闡明:自由傳達思想與意見乃是人類最為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從事言論、著作與出版,但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仍應就於此項自由的濫用負擔責任(第11條)。承此,從1881年施行的《新聞自由法》到2018年12月最新施行《反資訊操縱法》,都是法國在秉持「保障自由並禁止濫用」憲政理念下的立法回應。

倘若將這個230年前法國的民主智慧套用到今日的臺灣,則吾人可知: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絕非放任國境內外敵對勢力恣意干擾、侵蝕民主憲政秩序的掩體。出於刻意操控的有毒訊息,已屬於自由的濫用,依法律自應負擔法律責任。


《外國代理人登記法》非最後拼圖 《社維法》、《選罷法》亟待補強

儘管這半年來政府以推動「國安五法」修法為中心,試圖強化我國抵禦有毒訊息的法律體制,府院層峰甚至有將《外國代理人登記法》修法作為「最後拼圖」之說法。可惜以吾國法制現況而論,這種說法過於天真,即便有了「國安五法」與《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法制規範仍嫌不足。

就拿本月份才發生的「蘇貞昌參加殉職警察告別式摔筆事件」為例,雖然警方迅速抓到了捏造訊息的詹姓電腦工程師,但依據現行法,也只能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5款移送裁處,最多3萬元罰鍰而已。

另外,2018年8月那姓男子造謠總統勘災隨車國軍荷槍實彈案,經高雄地檢署將近歷時半年偵察,於今年4月做出不起訴處分,檢方認為被告「以此製造假新聞,固非可取」,但因為這些內容並非以加害生命、身體、財產之事恐嚇公眾,閱聽公眾至多「僅對政府產生不滿,不致心生畏懼」,所以被告所為顯與刑法第151條「恐嚇公眾危害公安罪」無涉。若本案無法以刑法第151條訴追,則僅能回歸前揭《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5款最多處罰區區3萬元。罰鍰過低,甚至不足以涵蓋警方發動調查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行政成本。完全難收遏阻有毒訊息散佈的效果。這個漏洞,亟待國會發現問題,儘速修法補強。另外,行政院於今年5月通過修正草案,擬將「緊急限制刊播令」導入《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然而草案一提出到立法院,旋即遭司法院以「法官保留不適用於不實廣告刊播限制」、「法院並非第一線事實查核之最適機關」與「法院不宜過早介入民主政治進程」等理由反彈。眼見第9屆立法院剩下一個會期,2020年選舉轉瞬將至,涉及選舉的有毒訊息鐵定撲天蓋地而來。

這個旨在「為遏止抹黑文化,避免不實競選或罷免廣告流竄,破壞選舉制度公平公正性,造成難以回復之損害」的重要制度,也亟待國會儘速修法通過。若我國法院自認法官能力無法如法國法院般,承擔選舉期間判斷是否核發限制刊播令之重責,則國會或可從善如流,將限制刊播令交由中央主管機關以行政處分方式為之,若相對人有所不服,再向法院提起救濟。

2019-07-02

給「反鐵籠公投」的遺忘書

本文刊登後的這個禮拜日,國民黨將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一場名喚為「反鐵籠公投大會師」集會。關於集會理由,根據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說法,乃是民進黨修正《公投法》,讓公投與大選脫勾,閹割直接民權,讓鳥籠變成鐵籠,這是嚴重的民主倒退,全民無法接受云云。

7月7日這場凱道抗議,國民黨宣稱5位總統初選參選人都將到場。是以即便天候不佳、太陽肆虐,然而屆時國民黨大軍匯流,凝聚選舉動能盛況,相信會頗為壯觀。只不過,對於參與這場「反鐵籠公投大會師」的國民黨人來說,「抗議公投法改惡、反公投大選脫鉤」這個劇本設定,心理恐怕會有點違和感。其實箇中原因,在於有些事情,你們還沒有徹底遺忘。

把時間拉回2004年3月總統大選前後幾個月。國民黨教育界大老吳清基於2月23日一場記者會指出「把公投與總統大選綁在一起,容易引發紛爭與製造暴動」,籲請全國教師可以不當「代罪羔羊」,要辭去相關選務工作。至於選舉結果陳呂險勝連宋衍生的當選無效訴訟裡,連宋律師團4月2日開庭時指控「公投綁大選」及大選前一天莫名其妙的槍擊案,都有以詐術或以非法方法,妨害他人競選。4月9日,國民黨組發會主委丁守中、立委黃德福舉行記者會,進一步指控民進黨「藉公投綁大選」方式,涉嫌以期約賄選的買票手法云云。

最後,根據5月11日《聯合報》〈綁出大混亂 藍列選舉無效事證 指投開票所同時開大選、公投票 中選會嚴重失職 影響大選公正性 將追究到底〉這篇報導裡,一方面提到國親律師團代表蔡玉玲表示「公投綁大選」造成很多選務紛爭,這部分在將來無論是當選無效之訴或選舉無效之訴,都要進行處理。另一方面也提到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表示「公投綁大選確實影響大選公平公正性」,也使中選會事先信誓旦旦說,公投不會影響大選的說法不攻自破等語。綜上整理,15年前泛國民黨人其實是抱持批判「公投綁大選」立場。這件事情,要記得遺忘。

當年報紙諸多義正辭嚴評論,也該在遺忘清單之列。首先,在〈痛定思痛:任何公投皆不宜與任何公職選舉綁在一起〉(2004年3月16日《聯合報》)這篇社論裡,本文歸納重點有三:

一、「公投綁大選」的違法情境中,實難謂已伸張多少公理正義。就此而言…公投法應該徹底修正;不論什麼名義的公投,都嚴禁與任何選舉綁在一起,始為維護選舉公平的治本之道。

二、公職的選舉,乃是最重要的民主實踐,亦是公民最有作用的參政權;必須確保選舉公平公正舉行,方足以使勝選當政者具備民主正當性。任何可能影響選舉公平公正的因素都必須排除;節省資源這類理由與維護選舉公平相較,當然必須退讓。即使公投與選舉合辦在外國司空見慣,但因政治文化不同,在台灣卻不能比照辦理。因為,台灣政治文化中的廉恥心與外國相去太大。

三、在經歷這次「公投綁大選」的教訓之後,應該迅速修正公投法,明文規定不論什麼公投,都禁止綁上任何選舉。

總之,這篇標題有力,內容紮實的聯合報社論,將公投綁大選所招致之惡害說得相當精彩。7月7日凱道抗議前,該嚴禁國民黨人閱讀為妥。

其次,一篇較涉及投票技術性的佳作,則見於〈「亮票賄選」:鄭重考慮大選與公投同場不同日舉行〉(2004年3月1日《聯合報》)這篇社論。該文指出「…經過長期的社會辯論,社會公眾對公投的兩個題目並無異議,因此絕無必須剋期舉行的急迫性與必要性;何況,如今又發生因公投與大選同日同場舉行,勢必妨害秘密投票,亦極可能形成大量賄選的情勢。為維護秘密投票的最高憲法精神,舉行公投的技術手段自應考慮退讓。所謂技術性退讓,並非反對公投,或不舉行公投,而是恐須改變『同日同場』的設計…」。承此意旨,該文具體建議「…只要當局懸崖勒馬,宣布改在三一九或三二一舉行公投,即可使公投與大選不同日但同場舉行。也就是說,只要同一投開票所連續使用二日,大選辦了,公投辦了,全民所珍惜選務公正的憲政最高價值也維繫住了」云云。

這篇社論,高舉捍衛憲政價值大義名分,進而推導出公投大選合併舉行這種技術性手段應考慮退讓之結論。邏輯嚴謹,頗具厚實的法學底子,研判該社論當係委託法學名家所撰。這種好社論,當然要列入遺忘清單裡。

最後,記者蕭白雪所撰〈公投綁出來的大選爭端〉(《聯合報》,2004年5月13日,A15版/民意論壇),也是一篇該遺忘的短文。因為該文不僅指出「…從主政者決定公投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辦開始,即引起各界人士對此舉適法性的質疑。但在執政黨的強力運作下,反對大選與公投合併舉辦的人,卻被指控為『反民主』和『不愛台灣』」云云,更進一步提到「…種種狀況顯示,公投綁大選,不僅讓選務工作變得更混亂失序,也讓一些錯誤或弊病追查起來更為棘手而茫無頭緒?」等語。這種為公投大選脫勾者抱屈的文章,在當前敏感時機之際,也不適合閱讀。

周星馳電影《鹿鼎記》裡,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給愛徒韋小寶的那席話,總是讓人回味再三:
讀過書和明事理的人,大多在朝廷裡面做事,而天地會要造反,就只能用比較蠢的人。而要用這些人,就要用宗教的方式催眠他們,讓他們認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反清復明」只是個口號,跟「阿彌陀佛」是一樣地。
同理,儘管14年前國民黨人抗議公投綁大選,立場與本週日「反鐵籠公投」完全反逆,大方遺忘就好,何必認真計較。「反鐵籠公投」只是個口號,跟「發大財」是一樣地。預祝這場凱道大會師能順利圓滿成功!

領導你真信?是智賢(지현)啊!

這幾天,觀察香港幾個特定報紙頭條與標題,饒富意義。

首先以6月10日(周一)為例,《大公報》、《文匯報》、《東方日報》與《香港商報》等報頭版分別出現:〈亂港派縱火堵路衝擊立會 遊行變暴亂通宵大混亂〉、〈82萬聯署撐修例 保港法治彰公義〉、〈港淪兩岸四地犯罪避風港 台學者支持修例堵漏洞〉、〈80萬港人聯署撐修例 彰顯主流民意 確保社會公義〉等報導。

隨著情勢急遽升高,6月13日(周四)這幾個報紙頭條標題分別出現:〈扔汽油彈磚矛襲警 暴動再演 占「鍾」亂港黑手再現〉、〈暴徒行動軍事化 謀搞「顏色革命」〉、〈暴徒施襲傷香江 警察浴血護安寧〉、〈二讀無期 恐淪笑柄〉、〈暴徒不斷衝擊 警方果斷執法〉、〈林鄭強烈譴責金鐘暴動〉等報導。

隔日,路線依舊,頭版標題包括:〈暴徒「攞命式」衝擊 盧偉聰:警隊平暴無愧市民〉、〈警隊平暴無愧市民〉、〈【金鐘暴動】反對派縱暴 推青年「去死」〉、〈官媒譴責暴力 支持依法處置搞事者〉、〈反罷課 教聯斥教協推學生做炮灰〉、〈守護法治安寧 警隊專業敬業〉、〈撐警隊護法紀 斥暴行反暴亂〉。附帶補充者,以上所謂「台學者支持修例」的那位台灣學者,是清大科法所兼任助理教授/律師謝進益,研究專長是民事財產法、兩岸仲裁,開的課程是民法債編。台灣法界專長領域為刑事、人權,而持反對修例立場的教授頗多,網路上很容易找到,遺憾這些專家意見沒有榮幸被《東方日報》訪問參採。

6月15日(周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這天《大公報》、《文匯報》、《東方日報》與《香港商報》等報頭版不再嚴詞「抗暴」,而是很整齊地把對準美國,報紙頭版標題紛紛冒出了:〈美對港修例言行不負責任 外交部召美駐華代辦嚴正交涉〉、〈市民疑有美情報人員介入暴動〉、〈外交部斥美干涉中國內政 官媒:港不應被暴徒當工具〉、〈外交部:奉勸美方收回干預香港黑手〉等報導。

到了16日(周日),猶如川劇變臉般的表演出現了。取而代之的頭版標題,在《大公報》方面是〈「感謝和平理性表達意見的市民」〉、〈暫緩修例再諮詢 特首:保障香港最大福祉 讓社會儘快回復平靜〉、〈港澳辦:支持尊重理解暫緩修例決定〉等,禮拜四才定調的暴動與暴民,到禮拜日卻成了和平理性表達意見的市民,彈性之大,令人讚嘆。而《文匯報》頭版則賣弄溫馨,報導:〈警員女兒讚爸爸:您永遠是我驕傲〉、〈曾憂無命見妻女 更憂香港下一代〉、〈頭腰被磚擊中 身痛不及心痛〉等內容。

總的來說,綜觀周六、周日這兩天這幾個報紙頭版轉變,大概可嗅到事情將有所轉圜。果不其然,16日晚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佈「301字聲明」道歉,一方面表示目前已停止立法會大會對修訂《逃犯條例》工作,更提到行政長官致歉,承諾將以最有誠意、最謙卑的態度接受批評,並加以改進云云。發展至此,在香港全城百萬人的齊心協力下,阻擋了《逃犯條例》的修訂。而且相信更讓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憂慮的已是另一層次的棘手難題:一國兩制走到這種局面,今後如何面對香港市民?

回到台灣,觀察台灣某報紙頭版的標題與路線設定,也跟前述《大公報》、《文匯報》、《東方日報》與《香港商報》有著巧妙的默契。6月9日香港百萬人上街遊行,6月10日,四大報裡唯有《中國時報》頭版以2/3版面處理民進黨民調,另1/3版面則留給〈攤商嘆 郭離庶民愈來愈遠〉,內容是韓粉李錦章、王玲玲夫妻對郭台銘的批判,頭版沒有香港。

6月11日,情況依舊,四大報裡唯有《中國時報》頭版以2/3版面談〈前朝突襲卡韓〉,另1/3版面留給〈10大社福津貼 明年元旦漲4.15%〉,裡面報導主角之一為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內容係批判行政院在大選年採行擴張型預算,就是「花錢搞政策買票」云云,頭版依舊沒有香港。直到6月12日港警開槍後,這場世界矚目、百萬人等級抗議的反送中條例運動終在6月13日這一天,擠上了《中國時報》的頭版下方1/3版面。〈香港反送中 警民衝突擴大〉這篇報導標題大膽用了「反送中」而非中港官方口徑的《逃犯條例》,令人驚艷;只是內容就回歸基本路線,說話主角除了特首林鄭月娥哽咽否認賣港外,還有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譴責暴徒,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否認中央出動維穩力量到香港的傳聞。

顧盼國民黨還高喊反共的昔日光輝歲月,該黨文工會前主任祝基瀅於1990年所撰《傳播・社會・科技》一書裡曾提到:「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大眾傳播媒體事業的功能是積極的,它不但不發表反政府之言論,且做政府和黨之工具,解釋黨和政府的政策,動員人民為建設共產社會而努力」。

縱使30年快過去了,這句話依舊歷久彌新。中國境內的傳媒大抵就是祝基瀅勾勒的情況,無庸討論,至於香港、台灣受到共產主義傳媒影響,也已是生活的日常。更簡單的說,在香港,紅色媒體不但不發表反特區政府之言論,且樂於做為政府和政黨解釋政策的工具;至於在台灣,紅色媒體則利用新聞自由為掩體,積極製造反民主政府的言論,以「入島、入心、入戶、入腦」途徑,為實現一國兩制、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

從滲透與操控觀點來看,中國對港台傳媒的滲透,迄今可謂成果斐然。可是站在人民觀點,這些被黨喉舌化、機關化的傳媒,往往只有被消遣價值,毫無公信力可言。長久下來,一方面人民將逐漸獲得了區辨真假消息的能力,至於居於幕後操控訊息的中國層峰領導,自己反而會因沈溺諸多往往報喜不報憂的虛假報導,而導致最後誤判政治局勢,最終不可收拾。6月的香港黑潮,當為紅色傳媒殷鑑。

文末,將場景拉到6月16日福建的海峽論壇會場。當聽到台上的台灣電視名嘴黃智賢接連高喊「一國兩制是對台灣最大的尊重與體貼」、「中國、台灣聯合起來才有未來」、「我們這一代要把台灣帶回家、帶回中國」等發言,試問台下各位長官領導們:在微笑鼓掌同時,你真心的相信她?

2019-06-12

對抗中共最前線──《國安法》補強計畫是否能順利完成?

立法院第9屆第7會期,於5月31日晚上11點左右落幕。1屆立委任期4年,1年2個會期,共有8個會期。光是這個會期自今年2月15日開議至今,已通過法律案共88案,績效斐然。從好的角度來看,首次由非國民黨主導多數的國會,的確氣象煥然一新,令人嘉許。只是讓人憂慮的是,以《國安法》為首的諸多國安的法律修正案,來不及在這個會期完成修法。

積極的立法院 v.s. 淡定的行政院

民主法治國家,所有國家行為應受民意與法律的節制。以捍衛國家安全為名的法律,也須謹守依法行政原則。《國家安全法》係制定於1987年7月,最後一次修正則為2013年8月。扣掉已刪除部分,條文區區10條,而真正具有實質規範意義的核心條文,僅有「人民不得為外國或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設立、指定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刺探、蒐集、交付或傳遞關於公務上應秘密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或發展組織」(《國安法》第2條之1);「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違反第2條之1規定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國安法》第5條之1)而已。

台灣作為開放社會,面對來自於境外的各種傳統或非傳統險峻威脅,簡陋不堪的國安法,早已與時代脫節太久,亟待大幅修正。只不過自2016年2月以來,行政部門(總統與行政院)與國會之間,針對《國安法》修法,態度卻南轅北轍。

查詢立法院法律提案系統,本屆國會有關《國安法》修法的提案共有19案。1案由行政院於2016年2月提出,其餘18案,則由立委連署提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舊政府的交接是2016年5月,由此觀之,本屆國會由行政院唯一提出的《國安法》修正案,係由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的行政院提出。也就是說,蔡英文總統執政迄今已逾3年,行政院從未針對《國安法》向國會提出任何修正案。箇中原因為何?令人莫解。

兩大重點:共諜入法與資訊戰

相較於行政部門的文風不動,3年來立委連署提出共18案的《國安法》修正案,顯得頗為主動積極。綜觀這些《國安法》修正案,許多都是因應當前台灣國安危機而來,筆者爰歸納兩大特色如下:

一、共諜條款的入法:

例如立委王定宇於2017年10月連署提出的修正草案,鑑於我國司法實務未將中國大陸地區視為敵國或外國,以致近年屢屢發生共諜前述犯行,均未以刑法外患罪章論罪科刑,因此增列:違反第2條之1規定,為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設立、指定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發展組織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900萬元以下罰金;因而致生危害於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者,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1,500萬元以下罰金。

另外,時代力量黨團於2019年5月提出的修正案,對此方面也著墨甚多。包括將第2條之1擴大為:「人民不得為外國、境外敵對勢力、國際恐怖組織或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設立、指定機構、委託之民間團體、或其派遣之人刺探、蒐集、交付或傳遞關於公務上應秘密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或發展組織。」另外時代力量黨團修正案也參照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對於共諜財產予以沒收,未能證明合法來源者,亦同。

二、資訊戰的對抗:

各種虛假訊息的肆虐,是資訊時代台灣當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尤其今年5月初,台灣多家媒體出席「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台灣媒體高層陪笑聽訓的畫面,相信世人尚且記憶猶新。對此,雖然蔡英文總統一方面予以譴責,並表示已要求國安單位戒備,不讓中國勢力繼續滲透台灣媒體云云。1個月過去了,情勢似乎只有更加險峻而已。該如何對抗這種來自境外勢力的資訊戰?

在現有18個《國安法》修正案裡,唯有時代力量黨團修正案對此課題有所回應。在該版本裡,擬於《國安法》新增第2條之2,規定:廣播、電視事業、衛星廣播電接受指示、委託或通謀合作之方式,為境外敵對勢力、視事業及其負責人,不得以國際恐怖組織或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設立、指定機構、委託之民間團體或其派遣之人,傳播足以危害國家安全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不實訊息。至於違反本條規定者,修正案則擬規定: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違反第2條之2規定之負責人,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至於違反該條的廣播、電視事業、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則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得按次處罰,或廢止其許可並註銷其執照;情節重大者,除課予罰鍰外,得併逕予廢止其許可並註銷其執照。

根據近日媒體報導,立法院執政黨黨團將連署於6月17日加班召開臨時會,盼通過《公投法》修法並通過4席大法官人事同意權、以及包括《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在內的5項所謂「拚經濟」法案。本屆立法院已即將邁入尾聲。在所剩無幾的時日內,國安法補完計畫究竟能否遂順推動?且看執政黨捍衛國家安全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決心!

2019-06-10

2020年國會大選:「賴士葆們」的逆襲之戰

2019年5月17日,台灣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以下簡稱同婚專法),晉升為亞洲第一個允許同婚國家。這一天,是台灣自由民主的世界級驕傲。尤其,當天上午傾盆大雨,萬人雨中聲援。法案通過後,大雨停歇,國會上空彩虹乍現,這個巧合讓人動容。喜悅過後,倘若冷靜思考,包括同婚專法在內的許多進步立法,其實最快在不到一、二年內,將立即陷入灰飛煙滅的險境。

They will be back

如所周知,國民黨作為最大在野黨,在同婚專法立場上,多數委員被歸類於為持排拒與反對態度,箇中道理相當簡單。觀乎反同派在去年公投展現的強大財力與動員力,的確令人咋舌。倘若國民黨與這股龐大力量合流,再加上延續去年勝選氣勢,2020年重回完全執政機會,勢必更加保險。在這個重回執政的總目標底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算平權法案過了,2020票投國民黨也會全部改回來!」的嗆聲,並非一時囈語狂言,而是國民黨經過精密分析未來幾個月政治局勢發展後,為了召喚反同派支持者、擴大政治基盤,而許下的政治承諾。
尤其更值注意的是,「賴士葆們」在同婚專法上高呼的「票投國民黨,全部改回來」霸道宣言,只是小小的例示警告。不僅是同婚專法,也包括新國會與蔡政府從2016年5月以來的諸多努力,也在「全部改回來」宣言的射程範圍之內。5月17日下午當同婚專法通過時,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卻在臉書寫下「2020年的選舉才是關鍵,如果失敗了,不止回到原點,可能會永劫不復!」等語,是一個值得咀嚼再三的忠告。

國會才是權利遊戲的中心

幾個月來,太多媒體幾乎每天樂此不疲地把討論的焦點環繞在誰要選總統、誰要當總統等話題。從國家治理與政務推動角度來看,國會才是權利遊戲的中心。當代民主憲政體制下,國會掌握最重要的兩項權力,其一為立法權,其二為預算審議權。首先就前者而言,法治國家,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法院則要依法審判。法律,是維持國家秩序的根基。而法律的唯一產地,又是由人民代議士組成的國會。

詳言之,我國國會共有113席立委席次。第9屆國會(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短短3年內能通過那麼多的進步立法與修法,與其說是誰當總統的功績,箇中關鍵毋寧在於拜「國民黨席次極小化」之賜結果。更淺白地說,國民黨席次從上屆的64席,掉到本屆僅剩的35席,由於這個妨礙進步立法的最大絆腳石從國會暫時挪開,才使得諸多進步立法不至於被國民黨的人數優勢封殺。其次,就預算審議權來說,「財政為庶政之母」,各種施政目標的推動,需要有配置足夠的財源作為後盾。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附屬單位預算案的審議,每年底都是國會行事曆上的重頭戲。蔡英文政府在短短3年來能推動許多重要改革的關鍵因素,在於國會對於預算案沒有進行過多非理性、敵意性的抵制杯葛。回顧陳水扁政府時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原應於2006年底審議完竣的20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國民黨與其友黨佔國會多數席次下,居然比法定通過日期延遲197天,直到2007年6月中旬才經國會三讀通過,創下國會長期延宕審議總預算案的惡例。以古鑑今,縱使明年總統大選仍由民進黨候選人勝出,只要「國民黨席次極小化」狀態沒有繼續維持的話,預料未來將會有更激烈的預算衝突。

提防「賴士葆們」的逆襲

面臨即將到來的2020年大選,台灣若要鞏固這3年來進步立法的成果,關鍵在於2020年2月啟動的第10屆國會。倘若讓國民黨的「賴士葆們」席次重回如第8屆64席左右規模、單獨一黨過半的話,不管現任總統有沒有順利連任,倘若立法權與預算審議權落在國民黨多數席次的國會手中,那麼「賴士葆們」的逆襲恐怕最快將從2020年3、4月開始,包括同婚專法在內等這些在蔡英文總統任期內推動重要進步立法,很殘酷地將在蔡英文本屆總統任期尾聲,就迅速劃下休止符。

總之,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而政黨政治運作的核心在於國會。要捍衛同婚專法這個得來不易、讓台灣得以「脫亞入歐」的民主果實,唯有台灣公民團結奮起,盡一切力量防止國民黨的「賴士葆們」再度盤據國會,方能遏止「2020票投國民黨,全部改回來」的惡夢成真。

考試院的歷史沿革──談考試委員人數下修之必要

針對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考試院組織法》修正草案,其中擬規劃將現行19名考試委員降為3名,並把任期從6年改成4年之舉,日前考試院長伍錦霖很慎重地召開記者會,一方面指責立法院「以修法之名行修憲之實」,將引發憲政危機;另一方面則稱若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變更考委職權,他會辭職負起政治責任云云。查考試院長伍錦霖係馬政府執政時期於2014年6月經立法院同意,同年9月出任考試院長。撇開伍錦霖「6年任期僅剩1年多、請辭並無如此壯烈」這段不談,有關考試院與考試委員的學術研究,很值得在此關鍵時刻好好地一併談談。

都是孫文惹的禍:考試院割裂人事行政權

孫文以中國隋、唐朝已降確立的科舉制度為藍本,於行政權外另立考試權,而成為現行憲法的特殊設計,基本上並無任何理論基礎可言,百分百的是外行領導內行之舉。

考試權原本屬於行政權的一環,其作用在為國掄才,目的在形成專家政府,現制考試以建立職能政府為目的,固然有必要使掄才之典客觀獨立。然而為確保考試的中立性與公正性,理論上縱使要維繫考試行政獨立,也只要仿效美日等國的行政委員會制度,於行政部門設置文官委員會即可,不必煞費周章另外成立一個大而無當或虛有其表的考試院。

而考試院在掌理考試權之外,又以銓敘部掌理部分人事行政權,造成人事行政權之切割,使得考試院與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在組織上疊床架屋,在權限劃分上迭生爭執,影響行政機關人事業務之順遂推動。是以有學者感嘆指出,台灣獨有的考試院經過半世紀的憲法實施,已證明這種思想與制度之窒礙難行。

尤其,2014年6月17日國民黨籍賴士葆委員出席立法院全院委員會時也曾語重心長表示,為了國家進步,考試院要廢掉。並舉出國民黨智庫說法,表示現在的考試院怎麼看都像「雞肋」,實際運作上考試院「強奪行政院的人事權」。以上觀點,恰好交互驗證了考試院是憲政上的一大錯誤設計。

19位部長級年薪委員的怪現象:考委人數下修的必要

考試院要不要廢除,是憲改層次課題。考委人數要不要下修,則是屬於修法層次課題。早在上個世紀的1994年,即有立委提出考委人數應予縮減之議,而考試院文官制度研究發展專案小組其後也順應研提因應方案,除維持現狀外,亦有「縮減至15人」及「縮減為11人」兩個替代選項。只是這些改革,都沒有成功。時至今日,一個驚奇的事實是:《考試院組織法》上次修正是1994年7月。這是一部從考試院長邱創煥時代迄今,25年來從未被進行任何修正的法律。

環顧當代先進國家,鑑於政府規模膨脹,導致財政負荷過重及政府失靈現象,公務員精簡已成各國政府降低施政成本、提升效率的有效對策。有關我國考委人數下修,應在此思維下進行法制變革。查《考試院組織法》第6條規定,考試院已下設考選部、銓敘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等機關,相關業務俱由各該機關所屬公務員掌理,所謂考試院實際上不過肩負監督、協調等簡單任務而已。

現行考委名額19人,惟其背景乃1947年從「大中國」幅員下的歷史遺跡。以今日台灣3萬6 ,000平方公里幅員而論,考委人數顯屬過多而無必要,與當代政府員額精簡、行政簡約的潮流背道而馳。針對考委人數下修的立委連署提案,其實從2012年以來早已絡繹不絕。或許是好日子過慣了,每次考試院立場最多就是出席立法院委員會時表達反對,從1994年那次修法以後,考試院從未認真地針早已「年久失修」的《考試院組織法》向立法院提出任何修法提案。甚至一直到今年4月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初審立委連署提案的《考試院組織法》修正草案之際,依舊欠缺考試院提出的院版作為併案審查的依據。

根據報導,考試院的修法意見,於5月2日下午才送至立法院。此舉堪稱文官界踐行「能拖就拖」的典範案例。只是觀乎考試院這次「考委人數下修至13人,已是考銓業務運作最低人數」、「任期維持6年」等主張,看來這次考試院還是不脫上個世紀,該院文官制度研究發展專案小組提出「縮減至15人」、「縮減為11人」替代選項的敷衍思維。

文末,再次恭錄國民黨籍賴士葆委員2014年6月「為了國家進步,考試院要廢掉」的重要發言。可惜立法院這次是修法,而非修憲。從而賴士葆委員這句話,當可縮減為:為了國家進步,考試委員要下修。

刊於:思想坦克 / 2019-5-7

2019-04-12

「南京好人」邵子平重傷中國人民的情感

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條例》)第9條之1第1項規定,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違反者,則依「廢止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及戶籍作業要點」第4點規定,由戶政機關逕為廢止其在臺戶籍登記。高齡 82 歲的邵子平老先生因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我國政府依法廢止其戶籍,當係依法行政,不僅合法合憲,也符合台灣人民情感。據報載,邵子平表示「註銷我在台灣的戶籍,我的健保和退休金都不能領取,最為重要的是,我依法應該享受的選舉權、罷免權等政治權益都沒有了」,並揚言提請行政訴訟尋求救濟,惟依常理推斷,勝訴機率極低,無庸多作探討。比較嚴重的問題是,邵子平上述發言,可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南京鄉親的情感。

邵子平何許人也?媒體或網路報導流於片段,輪廓並不完整。簡單來說,1973年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土生土長的南京人,1948年12歲因國共戰爭離開南京前往台灣。1960年通過我國外交領事人員特種考試,並奉派美國服務。1971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China席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在聯合國工作的邵子平由於因聲援謝聰敏、魏廷朝、李敖等異議份子等人,成了無法回台的黑名單。到了1973年,邵子平遂投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1996年,邵子平從聯合國退休,2003年返回中國,定居北京。

身為南京人,邵子平一生致力尋找南京大屠殺史證,不僅尋獲目前已知最長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的「馬吉影片」,並協助促成《拉貝日記》公諸於世,功勞甚大,並於去年1月接受中國媒體《大公報》採訪。在採訪過程裡,邵子平一併對記者透露,他非常喜歡在中國大陸生活,辦理一張身份證成為他最迫切的嚮往,為此他多次跑派出所、僑辦。「北京警察說,『你出生在南京,得去江蘇辦』」,「我到南京找僑辦,找公安局,說我不符合條件」,前後試了4、5年都沒辦成,邵子平重重地嘆息:「我的鬍子已經全都白了!」因為沒有身份證,外出旅遊住酒店只能住貴的,買車票得去車站排長隊……邵子平一一細數沒有身份證帶來的種種不便。更由於中國的電子支付已無處不在,邵子平卻只能望洋興嘆。

這篇「邵子平無法辦理身份證落戶」的報導一出,在南京當地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首先在官方部分,南京市政府發揮超高的行政效率,公安局破格為他辦理落戶,地址落於邵子平當年其離開南京時的居住地「鼓樓區觀音里馬家街」,相當細心貼心。甚至是由南京警官親自將戶籍表送到北京東廠胡同內的住所,並代表南京警方附贈一大籃水果。南京市人大主任龍翔並表示「南京人民一定會永遠感恩邵先生的!」至於在民間部分,南京鄉親也對邵子平的行為相當感動,甚至被南京市民投票評選為2018年「南京好人」!總的來說,又是協助破例專案落戶,又是發好人卡,中國人民為了實現邵子平「非常喜歡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嚮往,可以說是既有情、又有義。

有了身份證與戶籍,邵子平在銀行、交通、住宿等方面造成不便立刻煙消雲散,又有「南京好人」殊榮加持,面子裡子俱全。中國人民做到這種程度,邵子平還有什麼不滿足?至於邵子平口口聲聲所稱「我的健保、退休金」、「我依法應該享受的選舉權、罷免權」,這些其實都是中華民國/台灣公民才能夠依法享有的權益,不給外國人,也不給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

一方面說非常喜歡在中國生活、要落戶當個南京人,另一方面卻又依依眷戀台灣健保、退休金、選舉權等制度的美好。邵子平這種貪得無厭的心態,可說是極度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行徑。叫南京鄉親情何以堪?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話說的相當貼切。

最後,邵子平談到台灣的選舉制度、主張其政治權益,更是暴露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制度優越性的無知無識。相較於台灣熱鬧且直接的各種民主直選,根據中國官方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行選舉制度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進一步鮮明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邵子平既然身為法學專家,接下來的日子裡,更應該要好好針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天天學習向上。

2019-04-10

觀光官僚的逆襲

四月二日某報網路新聞刊登一則有關「修法重罰日租套房傳生變」報導。其內容大意為:交通部觀光局官員私下表示,一方面原本獲得傳統旅宿業者支持的「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修正草案」,透露「高層」恐因美方壓力生變;另一方面,則引述傳統旅宿業聲援修法重罰網路平台的意見做為結尾。咀嚼這則新聞,饒富濃厚的政治鬥爭氛圍。

析言之,能掌握美方拜訪觀光局、代表團身分,以及長官「當面允諾研議」等內部情節者,唯有少數觀光局官僚而已。這些官僚甘冒違反行政倫理風險對外私下放話,其目的相當簡單:就是讓擔任交通部長的林佳龍、蘇院長乃至於蔡政府難堪,同時並釋放訊息給在野黨,俾利進行後續的外部政治攻勢。

翻閱二○一六年大選時蔡英文總統的觀光政策主張,內容曾經提及:善用共享經濟模式,全民一起做觀光,營造友善安全的觀光環境;也提到檢討放寬旅宿法規,開放接待家庭住宿服務,讓觀光客貼近台灣鄉村、街坊、商圈、夜市,體驗台灣文化及風俗民情,進而喜歡台灣、友善台灣。檢視這次交通部觀光局拋出來的「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修正草案」,不僅沒有放寬旅宿法規,反而朝加重罰則,趨嚴方向疾駛,與蔡總統承諾的觀光政策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人民賦權給政府,是希望政府兌現曾經許下的那一連串政治承諾。政府的責任,就是領導指揮官僚體制,戮力實踐政策。此次觀光官僚的逆襲,對民進黨政府是一個值得嚴肅看待的警訊。倘若再繼續放縱行政官僚背離施政軌道恣意而行,明年大選危矣!

2019-03-28

台獨跟統一真的是假議題嗎?我們從來沒有距離「被統一」如此貼近

台灣政壇近年最大的驚奇,先後繫在兩個人身上。首先是乘「白色力量」之勢竄起,曾拋出:兩岸一家親、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反○○但允許遊行…等聳動金句的北市市長柯文哲。其次,就是開創台灣21世紀政壇新神話的高市市長韓國瑜。前者,已漸成過去式,無庸再多行著墨。後者,則可能是攸關台灣人未來的生死課題。

 「被巨大化」的韓國瑜

 在國民黨內,韓國瑜究竟是哪種等級的政治人物?2017年5月的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是一個相當具有客觀公信力的指標。在這次戰役裡,吳敦義以14萬餘票、52%高得票率,漂亮贏得主席寶座。其餘參選5人分別為:洪秀柱(5萬餘票、得票率19%)、郝龍斌(4萬4301票、得票率16%)、韓國瑜(1萬6141票、得票率近6%)、詹啟賢(1萬2332票、得票率4.46%)與潘維剛(2437票、得票率0.88%)。由此看出,位列第4名的韓國瑜或可超越詹啟賢、潘維剛,但其在國民黨黨內的真正實力,在當時絕非是能與吳敦義、洪秀柱、郝龍斌甚至朱立倫、馬英九這些政治明星相提並論的一線角色。

讓韓國瑜一戰成名的高雄市長選戰,事後回顧,也是頗為弔詭。記得2018年3月間,時任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的韓國瑜在「臺北市長」初選登記最後一日,跑回中央黨部領表登記參選,還引起各界譁然。在同年8月韓國瑜正式登記參選高雄市長之際,對國民黨來說,這本來就是一場不設定在贏回市長寶座的戰役。2018年8月8日聯合報《冷眼集》在〈高市能贏多少才是綠的挑戰〉一文,即相當忠實地反映了國民黨對高雄選情的評估。該文指出:…在被韓國瑜形容為「掘地三尺都是綠的」高雄市,民進黨勝選不算難事,但若贏太少,面子掛不住,還可能被韓國瑜在各區單點突破,成為國民黨下屆立委突圍機會,甚至影響總統選舉票房…。又認為:空降高雄的韓國瑜打的是「沒成本」的仗,只要帶領國民黨搶下過半市議員席次,不讓民進黨「完全執政」就算贏…。

國民黨贏得這場原本不會獲勝的逆轉戰役,其實心理也不是那麼踏實。詳言之,對所有檯面上國民黨政治明星來說,高雄是一個根本贏不了的戰場。2016年郝龍斌挾「前台北市長」之姿參選基隆立委慘敗的教訓尚且不遠。聰穎地逃避艱困戰場,保留實力與財力,方為明哲保身之道。這場連調動諸如: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郝龍斌、甚至蔣萬安等政治明星都不太可能勝出的艱困戰役,最後卻由韓國瑜奇蹟般獲勝。在國民黨人榮耀慶賀「光復高雄」背後,其實也對「被巨大化」的韓國瑜抱持著諸多懷疑的苦笑。這個不安,終於在韓國瑜氣勢如日中天之際,陸續溢流而出。日前蔡詩萍批韓國瑜「自我港澳化」;杜紫宸稱「如果韓國瑜選上中華民國總統,請上蒼刺瞎我的眼,我不想再看這個偽善、愚蠢的世界」云云,這些來自藍營人士的忠告,相當值得探索。

只剩要不要「被統一」的選項

 回顧1949年中華民國行政院開始在台北辦公,並召開首次院會以來,國民黨執政下,在台灣最重要的施政主軸就是「反共復國」四個字。除了蔣介石主宰的黨政軍以外,其妻蔣宋美齡控制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其子蔣經國支配的「中國反共救國團」,也都高舉反共的大義旗幟。當年的反共,是指要「武力犯陸」,推翻匪偽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救倒懸水火的苦難同胞。後來,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漸趨穩固,國民黨的反共,雖從積極的謀畫「武力犯陸」轉變為消極的防範「武力犯台」。但基本上,保衛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不受共產黨的支配統治,應該仍是許多在台灣的國民黨人信奉的核心價值。尤其有了香港當作前車之鑑,相信有政治理性與良心的國民黨人,也不至於真的樂見台灣被共產黨統治。

 韓國瑜贏得高雄選戰,以及其後一連串積極而大膽的對中國交往,對國民黨本身是一個嚴重警訊,對所有台灣人更是如此。境外網軍無止盡的加持、境內親共媒體無上限的吹捧、加上龐大經濟利益的灌頂,背後到底是哪路人馬在搞鬼,造成韓國瑜的「被巨大化」現象,答案呼之欲出。韓總越被吹捧上天,就代表國民黨70多年來所堅守的反共信仰與中華民國這塊招牌,越被侵蝕殆盡。「台灣女孩」凌友詩在中國政協會議的發言,並非單一個案。為了生計與錢途,選擇與共產黨靠攏的台灣人越來越多,雖然可恥,但這本來就是公開的秘密。

 隨著中國官方在歐陽娜娜事件後「不支持兩岸統一就等同於『台獨』」的最新定調,此時此刻的台灣,鑑於中國幾十年來「入島、入戶、入心」的統戰工作成績斐然,以及執政當局的反共意志不堅,如今台灣人民早已沒有爭辯「統一」與「獨立」的選項,剩下的只有要不要「被統一」的餘地。局勢發展至此,令人浩嘆。中華民國在台灣70多年來,我們從來沒有距離「被統一」,如此貼近。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的台灣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刊於:思想坦克 / 2019-3-28

2019-03-19

襲來!大倉媽祖巨神像!?

2018年11月24日地方大選,使得各縣市地方首長產生大幅更迭。諸多沈寂一時的地方公共建設議題,也再度浮上了公眾輿論。一個最新發展,就是隨著政權由綠轉藍,澎湖縣政府停頓4年多的「澎湖大倉島媽祖巨神像」計畫,要不要繼續進行?

王乾發的未竟之業

媽祖信仰,在台灣擁有相當攸長的歷史。尤其進入本世紀後,台灣地方政府掀起一波拿公帑建造媽祖巨神像風潮。首先是連江縣政府於南竿鄉建構的媽祖宗教文化園區。這個於2013年啟用、斥資超過2億元的公共建設,矗立著高近30公尺的媽祖巨神像,乘著船型瞭望台遠聎大海。姑且撇開憲法宗教信仰平等與自由意旨,以及司法院釋字第490號「國家不得對特定之宗教加以獎勵或禁制,或對人民特定信仰畀予優待或不利益」見解不談,連江縣縣政府官方網站介紹,謹恭錄如後:

馬祖除了是世界唯一有媽祖靈穴之地,島上還有「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內有全世界最高的媽祖石神像。相傳農曆9/ 9是媽祖得道昇天的日子,馬祖每年在此時都會舉辦「媽祖昇天祭」活動,遵循古禮的祭祀大典隆重盛大。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內還有全球唯一的媽祖神轎祈福坑道,據說當時為了要在園區內找地方放媽祖神轎,擲杯請示後,媽祖指定了放神轎的地方,工人再開挖時意外發現底下有個戰備坑道,恰位於媽祖巨神像下方,坑道入口處上方剛剛好能安置媽祖神轎,尺寸一分一毫不差,簡直就是為神轎所打造。遊客來到這裡可如鑽轎底般低頭通過,從坑道另一頭出來就能受到媽祖的保佑。

為了不讓「NO.1南竿媽祖巨神像」專美於前,同屬離島的澎湖縣政府,國民黨籍縣長王乾發於2011年12月提出《澎湖大倉島媽祖神像暨週邊設施》規劃報告,其中表示:媽祖為大家最普遍信仰、結合現在與傳統發展觀光旅遊等理由,擬於大倉島上設置「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企圖建構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神像高48公尺、基座高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並希望藉此庇佑所有民眾平安,形塑國際級觀光景點、促進澎湖觀光產業發展,造福澎湖鄉親云云。

至於經費部分,本案所需總經費大致分為兩部分,包含媽祖園區基礎工程2.5億元及媽祖神像主體3億元。園區基礎工程部份,澎湖縣政府擬以離島基金、中央計畫型補助經費挹注以及縣府自籌方式因應。至於媽祖神像主體3億元部分,澎湖縣政府當時規劃以接受民間「主動捐款」方式辦理,並積極呼籲熱心的鄉親支持。倘若這個超過6億元的「大倉媽祖巨神像」順利完成,這個總高度達66公尺的公共建設自然會超越「南竿媽祖巨神像」,為澎湖縣贏得NO.1的榮銜。

如所周知,縣長王乾發的願景,因2014年底連任失利而暫時劃下句點。民進黨籍縣長陳光復上任後,鑒於大倉媽祖文化園區全區開發面積超過18公頃,必須環評,又加上生態和財政等考量,因此於2015年3月宣布終止「大倉媽祖巨神像」開發計畫。至於已完成的部分設施,則閒置至今。根據監察委員於2017年7月18日實地履勘該處,發現:園區現場荒蕪一片,除雜草叢生外,廢棄工程用具、鋼筋等散見各處,圍籬傾倒、鋼筋鏽蝕裸露,媽祖雕像基座完成多時,迄今已見鋼筋鏽蝕,內部尚堆積雜物;又部分媽祖雕像銅製板片遭包裝堆置於該園區臨海空地,且已放置多時,如未能妥善保存,板片恐已受潮損傷,對後續標售不無造成影響。


備受國人譴責、浪費公帑的「蚊子館」,其實還是要到達能夠完工、驗收而開放公眾使用階段,只是因使用者稀少,方有「養蚊子」之譏。現在的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其實是更糟糕的「爛尾工地」狀態。

大倉媽祖巨神像,襲來?

「大倉媽祖巨神像」要不要繼續推動,一直是澎湖地方正反意見爭論不休的話題。澎湖白沙鄉長宋萬富及代表會主席吳正利在2019年1月底與大倉村民向新任的國民黨籍縣長賴峰偉遞交「重啟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陳情書,希望重啟建設。澎湖縣政府日前決定將舉辦公聽會以全民調,屆時再依民調作決定。

競相與天比高的媽祖巨神像們是否真能保佑寶島台灣、庇護云云眾生?這是一個當代科學迄今難以解明的超自然課題,筆者無力多作析辯。不過,當興建這些媽祖巨神像乃至附屬設施的主體不是民間宮廟,而是係政府機關,且經費不是來自信眾奉獻,而是來自於納稅人公帑時,我們即有拋開宗教信仰偏好,用財政理性加以嚴肅檢討。澎湖縣府後續要辦理的公聽會或是民調,充其量不過是暫時把問題向後延宕而已。不蓋,則大倉島這塊「爛尾工地」將如何善後?要蓋,後續鉅額的建設經費,以縣府目前財政狀況,縣府能否負荷?「NO.1大倉媽祖巨神像」完工後的效益評估為何?會不會又是另一座蚊子館?這些問題,澎湖縣政府現在就應該忠實地把資料攤開在陽光底下,然後講清楚、說明白! 

2019-02-28

「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是對的:那些年國民黨智庫接的政府標案


日前,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簡稱國策基金會,即國民黨智庫)舉辦「憲政民主與人權保障論壇」。出席的文化大學教授楊泰順拋出「與中國妥協接受『一個中國』來換取維持台灣自由人權」、「轉型正義是隨便打壓國民黨,可到國際法庭控告執政的民進黨」等發言,備受各界議論。隨著2020年大選僅剩不到1年,國策基金會舉辦的類似活動,想必益加頻發。撇開位於北市杭州南路的基金會白色大樓其實是座落在公有土地的詭異法律關係不談,觀察國策基金會本身的運作,其實也饒富趣味。

國策基金會的崛起與發展

國策基金會是連戰在1993年接任行政院長時成立。2000年總統大選時,該基金會原係擔當連戰個人智囊團功能,屬傳統政治人物的基金會,但200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意外」敗選後,卻賦予智庫嶄新的意義,成為百餘位卸職黨籍政務官、民意代表及研究人員的人力資源庫。根據當時報載,該基金會規模約10億元,當時規劃的江丙坤粗估籌開辦費及運作經費需8,000餘萬元,加以日後一般年度經費每年將不足1億元,建議均由國民黨政黨補助金項下支應。

至於在組織方面,當時國策基金會劃分為:內政組、國家安全組、憲政法制組、科技經濟組、財政金融組、永續發展組、社會安全組等8組,總員額為120名,其中40名為專任研究委員、20名兼任委員,另聘若干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薪資則分為9萬元、7萬元、6萬元等三個等級,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薪資。這種宏大規模,幾乎是行政院院本部加上各重要部會決策結構的強化,在當年既可謂空前,迄今恐怕仍是絕後。在2008年國民黨重掌政權後,除了舊政務官能位居要津,甚至若干由該基金會培養的年輕一輩的人才,也能順勢進入政府體系服務,擔當重要的高階幕僚人才,為漸趨老化的國民黨決策機制灌注新的能量。

2000年到2008年的國民黨8年的在野期間,國策基金會作為實力堅強的影子內閣,適時發揮了凝聚舊人才、培育新人、針對民進黨政府施政進行分析乃至批判機能。由於善用網路,該基金會將所有研究成果都即時公布上網,而內容議題豐富且頗具深度,在網路免費閱讀當道下,相當受研究者的喜好,成為華文網路免費取得政策研析成果的重要來源之一。至於國民黨於其後20085月取得完全執政地位後,國策基金會並未「鳥盡弓藏」,反而繼續穩健營運,繼續培育新興研究人才,並大量產出政策研究成果上網供人查閱,持續擴大在學術圈與輿論圈的影響力。

國策基金會與政府標案

國策基金會大樓土地屬於廉價租用自國產,建物則屬於國民黨所有。辦公場所不至於耗費太多財源,主要支出,在於人事費與業務費。這部分雖然長期以來有國民黨的奧援,但並非是國策基金會獲取財源的唯一管道。披上研究學術研究機構的外衣,承接政府計畫標案,亦為智庫拓展財源的另一途徑。

根據「台灣採購公報網公司資料庫」揭露的公開資料記載,國策基金會從2004年至2016年間取得了共70個政府標案,得標金額共1200餘萬元。值得特別分析的是,2004年那筆40萬元的標案是來自「連江縣推動『觀光立縣』之條件與配套措施」及「研討本縣綜合發展計畫」研究報告,縣長乃親民黨/國民黨籍的陳雪生(04年為親民黨,05年則回歸國民黨)。2008年的8筆得標案,亦為5月政權輪替以後才順利標得。檢視2016年的勞動部105年度「大陸地區勞動法令及實務案例參考網站」維護與更新案標案,也是在20165月政權輪替前辦理完竣。至於在20165月民進黨政府執政後,則沒有承接政府標案的成功紀錄。


 圖片引自:台灣採購公報網公司資料庫


總的來說,從過往的政府得標資料顯示,在國民黨政府執政狀態下,國策基金會相當熱衷於參與政府標案的競標活動,而且屢屢擊敗許多大學專業研究團隊,本領相當高強。以2010年得標的〈我國國立博物館組織定位與經營模式之研究〉案為例,這個底價120萬元規模標案,被國策基金會打敗的其他競爭對手計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中興大學、真理大學與臺灣經濟研究院。再以2013年得標的〈我國及亞洲主要港口之主航線及運能資料建置〉案為例,這個底價200多萬元規模的標案,猜猜看誰是國策基金會的手下敗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現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民進黨倒,「國民黨」的經濟會好

2018年底大選,國民黨陣營曾拋出「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作為選舉宣傳口號,打動不少人心。仔細分析,在這個欠缺「誰」的經濟會好的詞句裡,實則充滿了曖昧的留白。在我國主要政黨裡,設有智庫/基金會而又不避嫌而勇猛果敢地承接政府標案者,唯有國民黨而已。對國策基金會來說,「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這句話,相當貼切直白。鑒往知來,隨著國民黨政治版圖的逐漸回歸與擴大,未來國民黨智庫的政府標案業務,是否將會從2016年的跌落低點谷底反彈,隨後一路攀升?且讓全國納稅人拭目以待。

刊於:思想坦克 / 2019-2-28

2019-02-15

人進得來,錢留得下?韓國瑜的賭場夢

去年底地方大選結果漸趨沈澱。高雄市長韓國瑜,無疑是2018年選舉最具話題性的焦點人物。在諸多選舉政見牽動的話題裡,「賭」又是備受各界議論的關鍵。不管是選前的「旗津賭場」,到選後的「楠梓賽馬產業鏈」,在特定媒體強力放送下,韓國瑜成功地激發了各界對賭場合法化的思辨。

「開賭場,拼經濟」的正反議論

回顧歷史,早從1960年代末開始,即有人基於振興地方經濟、開拓觀光等理由倡議賭場合法化。至1988年間,立委黃河清曾建議行政院,不妨仿照美國拉斯維加斯發展型態,在澎湖開闢各類型規劃良好的遊樂區或成立國際性的賭場特區,一方面可以滿足現代人對一些極具挑戰性與刺激性活動慾望,又可增加離島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行政機關方面,1994年內政部警政署更曾召開「臺灣地區可否設立觀光賭場公聽會」,結果意見兩極,地方政府與民意代表積極爭取開放觀光賭場,俾地方增加稅收,增加就業機會,發展地方觀光事業,並認為開放觀光賭場,只要預先妥善規劃,不見得會發生影響治安等問題。至於宗教界則以嚴重危害社會善良風俗,影響下一代等理由,持堅決反對態度。

總的來說,「特種產業特區化發展」背後邏輯是:開放貧窮或偏遠的區域設立所謂的觀光賭場或博弈觀光特區,以賭博業作誘因,並藉助一些優惠條件來吸引投資、招來觀光客,以帶動區域發展、振興地方經濟、豐裕政府稅收。

立委韓國瑜的賭場夢

以立法方式推動離島建設、健全生活品質、增進居民福利的相關草案,在立法院最早見於1993年間分別由陳清寶等86位委員連署的《離島建設條例》草案、以及洪奇昌等24位委員提出的《離島振興法》草案。惟前述兩草案,內容並無納入賭場設置的相關條款。到了1994年2月間,在陳癸淼等17位委員連署提案的《離島建設條例》草案裡,其中第12條規定「為籌措離島建設計畫經費,劃為特區之地方政府得發展娛樂性賭博事業,審核、賦稅及管理辦法由行政院定之」。此為首次出現以離島建設振興為前提設置賭場的相關立法構思。

特別要注意的是,1994年12月間,韓國瑜等21位委員另外連署提出《觀光賭場設置條例》草案,則是脫離了離島建設前提框架,直接切入賭場合法化的立法構思。該草案一方面將觀光賭場作為特許事業,由政府擇定專區,以綜合遊樂區方式經營(草案第2、3條);另一方面則規定賭場營業利益得徵收特別營業稅,稅率不得低於50%。所課徵之稅收中,5%歸屬賭場所在地地方政府、35%歸屬省(市)政府、60%歸屬中央政府。(草案第7條)另外,有關賭場之設置地點選定,則設計為當地縣市議會1/2以上多數通過同意後,再送交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設置的觀光賭場設置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後設置(草案第5、8條)。由此觀之,當年的立委韓國瑜雖非最早提出於離島設置賭場相關草案之人,卻是勇於拖勾離島框架,直接切入賭場專區相關草案的祖師爺。

本來,觀光賭場專法跟離島振興相關法案間並無邏輯上的關連性,也有學者以充裕地方財政觀點,提出於都會區設置觀光賭場乃至於開放性產業,藉以創造地方經濟生活新條件,使都市經濟容有復甦機會之議。而在國際經驗上,荷蘭史基浦國際機場(Amsterdam Airport Schiphol)即設置了機場賭場專區,惟提供機場轉機與離境旅客候機期間免稅店消費以外之活動選擇。

亦有學者從經濟觀點分析,指出理論上賭場開放應選擇人口多的地方設置,所以都會型賭場應優於離島區賭場,以觀光人數最多的臺北地區,可能是臺灣最適合的地點,而非金門馬祖,澳門及新加坡成功案例,同時屬於都會型賭場。總的來說,立委韓國瑜當年脫離離島建設前提框架的《觀光賭場設置條例》,似乎更有實踐「人進得來,錢留得下」這個賭場經濟美夢的可能性。只不過,這個提案,在當時各方意見紛擾下,無疾而終。

「公開支持、私下抵制」的馬氏騙局

立委韓國瑜24年前未盡的賭場夢,市長韓國瑜可能實踐嗎?問題癥結不在地方,而出在中央賭場管理專法的欠缺。詳言之,放眼世界博奕事業合法化的國家,對博奕事業均採有限度的開放,並進行高度的管制,經由政府政策制定而設下人為的參進障礙(Artificial Entry Barrier),藉此形成一個政府所欲形塑的產業結構。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對離島賭場「表面上」採取正面支持態度,因此行政院於2013年曾提出《觀光賭場管理條例》草案,送請國會審議。

然而弔詭的是,在當時中國國民黨於國會居於單獨過半席次地位、完全執政的穩定政治結構下,相關草案卻一直呈現停滯審議狀態。直到2016年馬英九總統任期屆滿前,觀光賭場依舊僅止於紙上空談的階段,到頭來堪稱一場「馬氏騙局」。至於2016年5月政權輪替後,為落實蔡英文總統的反賭政見,行政院遂撤回《觀光賭場管理條例》草案。賭場相關制度的規劃研議,從此陷入完全停頓狀態。

2020金鼠年,迎向新澳門?

市長韓國瑜的賭場夢,在賭場專法欠缺下,在2019「金豬年」還會只是個幻夢而已。這個夢會不會成真?則要繫於2020「金鼠年」大選結果與整體政治局勢而定。相當有機會尋求連任的蔡英文總統,反賭態度明朗。至於其他陸續浮現的其他總統候選人,是否又將重提賭場夢,目前不得而知。反賭真的是當前的主流民意嗎?為了「人進得來,錢留得下,大家發大財」,在韓市長帶領下,高雄市民願為全力衝經濟而拋棄些許倫理道德堅持,試著將港都高雄打造成為金光閃閃的新澳門嗎?又一旦有了賭場,整個高雄能如韓市長所盼「洋溢著歡笑、快樂跟財富」嗎?還剩不到1年光景,這一連串疑問,大家不妨仔細沈澱,思考再三。

2019-01-31

真正的中正紀念堂:2.0版

藝人鄭惠中打在文化部長鄭麗君臉上的那個粗蠻巴掌,意外地在輿論掀起了另一波議論中正紀念堂去留的話題。其中,又以前總統馬英九認為:蔣介石對台灣「功大於過」、「有一個紀念堂應不為過」等這番輕描淡寫的發言,最耐人尋味。

讀者在看這篇文章時,不妨同時用另一視窗打開GOOGLE MAP,欣賞一下中正紀念堂所佔的面積有多遼闊。在日治時期,這塊地當時屬「旭町」,西側由「台灣山砲隊」使用,東側由「步兵第一聯隊」使用,是個軍事要地。進入中華民國只剩台澎金馬時代後,軍隊順勢接收了日軍的營房和設備,這裡也就成為聯勤總部與陸軍總司令部所在地的軍事用地。

其後,由於台北市工商繁榮,然而具有歷史性之城中區、龍山區及延平區已發展至飽和點,於是財政部、交通部、國防部及台北市政府等單位共同籌組「營邊段可行性研究小組」,並於1974年6月決議在台北市信義路「營邊段」共投資150億元來建設62畝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包括辦公大樓、國際觀光旅館、百貨商場以及會議廳、世界貿易中心等。更簡單地說,在政府最早的規劃藍圖裡,信義計畫區應該是座落在信義路頭,而非現在的信義路底。

計畫趕不上變化。台北市第二商業區計畫因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而告吹。根據當時官方說法,行政院「接受各界建議」 與治喪大會的決議,決定在台北市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因此於同年5月15日頒訂《紀念總統蔣公有關事項》7點,經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通過後,旋即由行政院於第1424次行政院會議核定。其中上開事項第2點明確寫道:由政府統籌於台北市興建一座「中正紀念堂」,所需經費除由政府撥款外,可接受各界自由樂捐,其他各地不必分別另建。為迅即籌劃進行興建,同年6月26日行政院第1430次會議通過設置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由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及王永慶等16人組成,俞國華為召集人,開始負責策劃及辦理建堂事宜。

打造領袖的個人崇拜,是維繫威權體制運作的重要支柱。今日北韓、昔日台灣,都是這副德行。民族救星、世界偉人蔣介石逝世,「蔣公精神」遂成為凝聚民心,共同反共復國的力量,因此當時不論政府官員或民眾,紛紛發表了許多激勵人心、可歌可泣的文章,政府也制訂了許多誌哀辦法,諸如:全國軍公教人員應綴配章1個月;全國各部隊、機關、學校、軍艦及駐外使館等下半旗誌哀30日;全國各娛樂場所,應停止娛樂1個月等。教育部更積極推出五花八門的蔣公紀念作為。例如:民族掃墓節、蔣公紀念歌、銅像、遺像、將蔣介石豐功偉蹟編為課材等,1973年生的筆者,當年就是誦念蔣公看小魚逆流而上故事的那代人。

為了建堂,政府很阿沙力地犧牲了台北市第二商業區計畫用地,至於龐大的建築費用,除了來自國庫以外,全國各機關、團體、學校及個人對建堂的捐獻也顯得異常踴躍。在機關部分,如:國民大會全體代表合捐130餘萬元;立法院全體委職員工共捐獻47萬元;交通部暨所屬郵政、電信、招商、民航、氣象、觀光以及高速公路與運輸計劃委員會、交通研究所等機關員工,捐獻567萬餘元;台灣鐵路管理局全體員工總計捐獻245萬元;中國石油公司員工捐獻250萬元;台北市警察局共捐獻50萬餘元。

至於民間部分也相當可觀,如: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辜振甫捐獻的500萬元;裕隆汽車公司及台元紡織公司董事長嚴慶齡、吳舜文夫婦捐獻200萬元給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作為「恭鑄故總統蔣公銅像或籌建其他紀念性建築費用」;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捐獻200萬元;甚至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及黨營事業全體員工暨所屬經濟事業也捐獻高達1,266萬元。

總的來說,從1976年的動土到1980年的完工,期間不到4年光景,建堂,可以說是高於一切的國家建設。值得注意的時間點是,1978年5月蔣經國子承父業接任總統。這個集合官民龐大財力資源堆砌的巨型建物,雖然裡面沒有安置靈櫬真身,卻也可看成是蔣經國為了紀念其父親、以及埋葬對其父親的愛恨情仇所建設的陵墓。

蔣中正的曾孫蔣友柏於2007年底曾接受BBC專訪,表示:「台北中正紀念堂裡的銅像是全世界僅次於莫斯科列寧銅像的第二大銅像,而且我曾祖父過世後遺體由民眾排隊瞻仰數日數夜,全世界有這種待遇的,好像只有蘇聯的列寧、中國的毛澤東和北韓的金日成。我實在不知道國民黨把我曾祖父當成他們的圖騰,然後與列寧、毛澤東和金日成相比,這樣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並認為「中正紀念堂是錯的」,「在領袖死後立銅像建紀念館,不是甚麼光榮的事」。

如此氣度,令人佩服。與馬英九日前主張蔣介石「有一個紀念堂應不為過」的發言相較,格局高下立判。試問:全世界民主國家有那一個總統紀念堂,能在衛星地圖上如此龐大而清晰?又試問:全世界民主國家有那一個總統紀念堂,能耗費如此鉅額的官民資源?

要紀念兩蔣,其實桃園市早有兩蔣文化園區存在,不僅每年耗費數千萬公帑營運,而且還有靈櫬真身。筆者認為,或許不妨可思考將兩蔣文化園區正式正名為中正紀念堂。這個嶄新的「2.0版的中正紀念堂」不僅符合馬英九「有一個紀念堂應不為過」願望,可讓海內外支持者與觀光客繼續從事瞻仰朝拜等活動,更可使得以中國客為首的觀光客往南移動,促進大桃園地區觀光效益。至於在台北市中心釋出的寬闊廣場與龐大建築,無論是打造成為21世紀的「新‧信義計畫區」,抑或進行其他更有創意的空間再轉型,都將是更妥適的選項。如此作法,堪稱一舉兩得、兩全其美之策,值得層峰好好思量。

2019-01-18

再發現.老口譯哥馬英九

最近如果拿「年輕人」、「美國」與「羅智強」等3個關鍵字搜尋Google,所顯示的資訊大概滿滿都是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針對Vincent趙怡翔的筆伐口誅。不過,倘若以更深邃的歷史視野來扣緊以上3個關鍵字,浮現而出的,則是「老口譯哥」馬英九,與其當年在美國的那些事。

整個故事,要從2007年7月間總統大選前夕的法院訴訟談起。時任新聞局長謝志偉暗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在美國念書時是職業學生,曾監視海外留學生的行動。對此發言,「馬英九工作室」發言人羅智強遂代表馬英九前往北檢署,控告謝志偉誹謗,並另以民事訴訟要求200萬賠償並於各報道歉。當時羅智強還曾正氣凜凜地對媒體指出,民進黨執政7年多,可拿到所有情治資料,如果馬英九是職業學生,在留學時監督海外學生,請把證據拿出來云云。

馬英九、羅智強的這個誹謗告訴,經檢方偵查後,於隔年6月以不起訴落幕。較廣為周知者,是在這段期間裡,馬英九贏得總統選舉,羅智強也踏上平步青雲之路。至於媒體不會披露者,則是在檢方給謝志偉的不起訴處分書(97年度偵字第5479號)裡,針對當時已就任總統的馬英九,有著這段耐人尋味的話:

告訴人(即馬英九)亦自陳以中山獎學金求學海外,從事反共愛國活動甚為積極,及撰寫高雄暴動真相等英文特刊,以因應高雄事件發生後海外宣傳真空,台獨讕言充斥之困境,事後曾獲海工會及其他長官獎勵等語,有關該期傳記文學刊登之文章在卷可佐,被告所辯係依據前已公開之報導所為之言論,應非無據,並無逾越「合理評論原則」範疇。

該案能以不起訴收尾,裡面並無「勇檢對抗總統」的英雄戲碼,重點在於證據。如羅智強所盼,謝志偉真拿出了證據。詳言之,謝志偉的發言不是基於什麼來自八大情治系統的神秘情資,而是引自輔大新聞傳播學系習賢德教授於2006年6月在《傳記文學》第88卷第6期公開發表的〈馬鶴凌、馬英九父子與革命實踐研究院〉一文。(編按:亦可參《新大學政論專欄》重刊電子版)

常理來說,倘若文章只是一介學者之言,說服力恐嫌薄弱。只是習賢德教授鴻文最厲害之處,在於不知從何管道拿到了迄今不存在於任何國家檔案系統,只可能於黨務檔案系統才會密藏的馬英九真跡自述影本,並把這些圖片直接崁入了上述文章裡。透過這些白紙黑字的「自陳」,白紙黑字顯示當年30歲出頭的少年馬英九為了進黨的高階訓練班:革命實踐院,掏心掏肺的把自己效忠黨國,在美國當校園活動的豐功偉業毫不隱瞞地暢所欲言。有此珍貴的如山鐵證,馬英九、羅智強的誹謗告訴不僅難以成立,反而在檢方不起訴公文書上永留了這段「在卷可佐」的總統行誼,供後人研究。而有此不起訴處分書當作後盾,該案民事賠償訴訟部分,也在2008年7月台北地院判決前夕,原告馬英九自行撤告。

台灣年輕人才輩出。20世紀有老口譯哥馬英九在美國積極為黨國服務,迭獲中央海工會獎勵。21世紀則有Vincent趙怡翔在美國積極拼外交,備受美國外交圈嘉許。兩相比較,Vincent的語文與外交能力顯然較為卓越,但老口譯哥馬英九於《波士頓通訊》以「王紹陵」、「葉武台」、「李南橋」等化名撰寫各式文章並從事許多任務,多角化經營到如此程度,又非Vincent能望其項背。

感謝包括北市議員羅智強在內的各界先進對Vincent的高度關注,能讓「老口譯哥」馬英九諸多大概不太會仔細寫在回憶錄上呈現的故事,也能再度重現江湖。馬英九曾任總統八載,地位隆崇。其行誼事蹟,當為後世研究的重要對象。文末,引用由謝志偉整理,馬英九自陳的諸多豐功偉業與對應習文頁碼,供大眾溫習:
  • 六十五年秋赴哈佛後,任留學生反共刊物「波士頓通訊」主編和主筆前後五年…批判中共、台獨和海外左派…迭獲中央海工會獎勵…(頁十八)
  • 六十九年初,在趕寫博士論文中,奉命編撰「高雄暴動真相」(Myth and Reality of the Kaohsiung Riot)英文特刊(二十四頁),以因應「高雄事件」發生後海外宣傳真空、台獨讕言充斥之困境,出版後各地紛紛索取運用。我北美事務事務協調委員會華府辦事處(前大使館)國會組曾以五百份分送國會有關議員,對澄清污衊,頗具效果。事後曾獲海工會及其他長官獎勵。(頁十九)
  • 七十年三月,赴紐約實習後,奉命研究遇上台獨暴行之策略,乃利用公餘多處蒐集資料,撰成「恐怖主義與台灣獨立運動」(Terrorism and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八十四頁英文論文一篇,送交有關單位在美運用。因該文內容翔實,蒐證充分,曾獲外交部錢部長復及海工會曾主任廣順嘉勉。(頁十九)
  • 總結上述愛國活動所費時間當在三年左右,幾為余留美時間之一半,究其原因,一則以身受「中山獎學金」資助留美,理應以身作則報效黨國;一則已有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資格,一切活動事半功倍,深感責無旁貸;三則面對多方敦促特約為黨國服務,義不容辭。(頁二十)
刊於:思想坦克 / 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