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癌症新藥多元基金,莫蹈數位中介法覆轍

今年8月下旬因衛福部健保署盤查癌症患者不需住院卻使用健保給付住院,影響商業保險給付,致令癌友呼籲政府「給病患一條生路吧!」後,掀起一波嶄新的公眾批判與關注。所幸健保署明快決斷,署長石崇良承諾暫不盤查,雖使風波暫時落幕。但接著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依舊召開於8月29日記者會,由此事件為契機,進而呼籲從制度改革起,主張透過修法,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幫助弱勢、罕見疾病和癌症重症病友在健保無法給付之下,給予適當醫療補助,減輕醫療負擔,讓台灣不再出現「因病而窮,因窮而亡」情形。持平而論,相關內容本為諸多癌症團體近年屢次對政府的公開呼籲,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日前記者會大抵只是大方繼受了這些主張,而給予相當善意且溫暖的相挺罷了。

2022年11月,立法院法制局曾發佈「癌症新藥相關法制問題之初探」的研析報告,其中結論部分明快建議「主管機關宜『妥速』評估設立癌症新藥基金之可行性,並研議增訂設立基金之法源基礎」等語。只是令人莫解的是,儘管有來自於民間癌友團體的殷切期盼,也有來自於立法院法制局的專業建議,長久以來衛福部態度始終曖昧不清,往往以再研議、再研究等這類「拖」字訣回應世人,似乎只想處理新聞而不想處理問題。今年4月上旬,行政院長陳建仁於立法院備詢時大方向上雖曾口頭支持永續發展的基金,卻也同時拋下「目前得先規劃基金怎麼成立?錢怎麼來?怎麼用?必須要有完整計畫」云云,這些穩妥的官門語彙。癌症治療跟轉型正義一樣,時間就是最大的敵人。癌友與家屬急迫焦躁的心情,社會公眾當可感同身受。

長久推託延宕,似乎終現曙光。巧合地就在前述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記者會的隔日,健保署長石崇良終於明白拋出將於明年1月獨立於健保總額之外,以公務預算編列100億元新藥基金的訊息。只是也要注意的是,依目前揭露資訊,這個癌症新藥基金之設立似乎與建立「行政法人醫療科技評估專責單位」綑綁搭售。以「數位中介法」立法挫敗的慘痛教訓作為前車之鑒,此舉是否妥適?不無斟酌之處。

詳言之,在數位高度發展時代,針對數位通訊業乃至於跨國性數位社群平台所引發的各種問題進行法律相關管制,本為當然之理。德國、法國、歐盟都有立法例可以參考。偏偏草案裡橫空出世地編列25億元另成立「數位中介服務專責機構」,這點遂成為各方攻擊該草案的致命破口,相信府院層峰仍記憶猶新。其實,目前已有官方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倘若還是人力不足,法律上亦可以用公權力委託或行政助手方式解決。癌症新藥基金可望成立在即,在此關鍵時刻,卻又畫蛇添足地倡議成立規模百人之譜的行政法人。這種膽大的政治冒險將惹來什麼不利後果?這題應該不是很難的政治判斷才是。

文末,本文再次呼籲:為了讓問題單純化,為了真正讓國家資源真正落實到跟生命拔河的癌友與家庭們,現階段編列預算,並於明年1月依據承諾順遂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乃當前重中之重的衛福施政要項。倘若橫生枝節,此一樁美事將會受到組織法制爭辯的拖延而壞事,追求時效與政績之政策目的也將落空。盼黨政層峰明察為禱。

2023-08-23

支持草根型NGO 監督地方議會

每四年一度的地方民意代表選舉,於去年十一月底劃下句點。迄今雖未逾一年,然而瀏覽公眾媒體,其關心焦點似乎高度集中於明年總統大選。至於去年底這些剛依法選出的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究竟有無好好善盡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五條以下議決、審議等職權?當前媒體似乎少有聞問,遑論將其表現良莠進行客觀地揭露乃至評價。

日前,地方性公民團體「台南議會觀察聯盟」公布台南市議會第四屆第一次定期會議員評鑑結果,此次評鑑辦法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對重大議案揭發及有特殊事蹟者,給予額外加分機制,也針對問政失真者有扣分機制。結果評選出十五名優質議員,及四名待觀察議員。從台灣地方自治發展觀點而論,地方草根型NGO針對地方議會營運進行監督,本為相當值得誇耀與重視的地方民主里程碑。只是拜台灣媒體長期集中首都所賜,此新聞事件大抵僅止於少數平面或電子媒體文字披露而已,引起的公眾討論相當不足,令人惋惜。

二次民主改革,亦即強調地方自治,是李登輝前總統晚年最重要的政治改革倡議,也精準呼應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名言。更淺白地說,倘若欠缺健全且永續營運的地方民主政治,則良善的中央民主政治,將永難實現。

明明是活在首都圈、理應監督市政的若干台北市現任議員,卻為角逐次屆立委而肆無忌憚地針對高雄前鎮漁港、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園、屏東棒球場等建設接連發表貶抑性評論。這種弔詭的地方民代監督對象「錯位」,非議會政治正常生理現象。

筆者衷心期盼,倘若類似「台南議會觀察聯盟」的草根型NGO能受到更多的重視,並進一步在台灣各地方自治體裡遍地開花,深耕茁壯;針對地方民代的種種表現事蹟,提供地方住民客觀的事實揭露與適當的評價。則每四年的地方民代選舉將逐漸擺脫嘉年華式的喧嘩熱鬧,而進入更趨於理智的公共議題審議討論與抉擇。

2023-08-19

一次「強化信賴」的完美出訪

副總統賴清德以特使身分出訪巴拉圭,並先後過境美國紐約與舊金山,本月十八日(五)完滿結束行程返台。自巴拉圭回程時抵達舊金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駐美代表蕭美琴都親自登機迎接,完全打臉在野黨散播美方接待規格不如以往的謠言。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對於此行以「過度低調」予以評價。其發言本意雖在貶抑批評,卻又恰好且精準地反映了台美關係裡務實外交最細膩的一個領域:信賴關係。

如所周知,國際外交是充滿智慧機鋒的統治行為領域,倘若處理得宜,則兩國關係長久維繫;一旦魯莽行事破壞信任,則後果不堪設想。 回顧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訪日失言事件,就是一個不忍卒睹的經典外交災難。當時柯文哲受訪時宣稱六月初遇到自民黨幹事長,對方告訴他,「台灣沒有辦法參加CPTPP,不可能,台灣要死那個心」等語,引發軒然大波。後來駐日代表謝長廷旋即駁斥,指出當時代表處洽排對象裡,並無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在內。其後民眾黨聲明稱柯見到的是「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等語。

在這裡退萬步言,姑且勿論柯文哲因不熟稔外交而把「自民黨幹事長」與「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混淆而不自知,但是在將外交場合私下談話直接公諸媒體,是難以理解的低級錯誤。

這也莫怪謝長廷在事後的五點聲明提到「…如係朋友間的私下或酒後談話,不管是大臣或黨的高層,都不宜公開引用來選舉造勢,這會破壞彼此的信賴關係..」。坦白說,這句話相當善意,也充分蘊藏了老外交官的智慧。只是民眾黨發展到現在,或許柯文哲再也聽不進去這類的刺耳忠言了吧。總之,柯文哲在國際場合上「喧嘩上等,夜露死苦」式的爆走舉動,大抵是網紅經濟下拼流量、賺點擊思維下的產物罷了,跟國家治理下的外交行為,謬以千里矣。

文末,再次回到對於副總統賴清德此次出訪的評價,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批評的「過度低調」,尤其站在美方立場,恐怕就是對此行的最高的嘉許。一場重視長期累積信任關係的低調出訪,一方面既可持續拓展臺灣的國際能見度,另一方面卻也不給境外敵對勢力過多挑釁的藉口。台美間的信賴關係就在賴清德此行「no surprise」原則而繼續強化信賴、深化兩國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