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7

服貿事前不透明 事後說幾次也沒用

日前報載總統夫人周美青與作家陳玉慧臉書對話,針對服貿利弊疑慮,周美青以「人民既有疑慮,就有責任再多說幾次」回應,似與馬總統二十三日國際記者會裡「立法院一定要通過對台灣絕對利大於弊的服貿協議」論點相互呼應。服貿爭議延燒至今,府院層峰似乎依舊劃錯重點,街頭學生與公民未必全然反服貿,更重要的訴求在於反黑箱。

權且就保險業為例,目前臺資產險業的車險業務多需與在地保險公司合作,客戶必須另向中資公司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造成客戶投保或理賠服務等不便,服貿協議爭取開放「交強險」業務,顯然有利台資產險業者深耕中國車險市場。由此觀之,在特定產業裡,服貿協議或許是福不是禍。平心而論,服貿利弊原本是可理性溝通、辯論的公共政策課題。惟值得非議的是,服貿協議於去年六月二十一日簽署,其範圍廣及十二個服務部門,包括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體育、運輸、金融及證券、教育,涵蓋一百五十五項行業。如此涉及人民經濟生計的重要貿易磋商,事前卻被馬政府完全保密、黑箱作業,多數產業界未經告知及協調,輿論也無法報導與監督。甚至本應於簽署前完成並公開的評估報告,也是於簽署完畢後的七月十七日才由經濟部及各相關機關倉促完成,且內容避重就輕,充斥各種空泛、冰冷的經濟模型分析,對「非經濟性因素」的國安衝擊幾乎略而不提,毫無說服力。借用馬總統去年九月政爭的流行語「這不是黑箱,什麼才是黑箱?」

程序正義貴在決策前平等、雙向、理性的溝通與辯論,而非決策後片面、單向、政令宣導式的廣告與教化。「先射箭再畫靶,先簽署再評估」,如此不顧事前程序正義的粗魯作法,事後再多說千百次恐怕也是無濟於事。發展至今,為維護國家和諧與政局安定,筆者建議府院層峰應思考將整個服貿協議「砍掉重練」,在透明、公開精神下,重啟兩岸服貿協商機制,以徹底杜絕人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