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廢死聯盟拜會馬總統,總統以此議題「需要溝通、不容易得到共識」等語回應。姑且將廢死議題拋開,對執政者「社會共識」裡的虛偽與欺瞞性,則不無明辨的意義。
政府施政應否凝聚社會共識?這是連小學生都能回答的簡單是非題。但在現實生活中,社會意見多元而分歧,公共政策(亦包括立法政策)的抉擇往往反應執政者的偏好。民主國家,人民選票能左右政權更替,故公共政策理論上應朝大部分人偏好的方向傾斜。不過又鑑於金錢在選舉裡的重要地位,故公共政策事實上時而向人少錢卻多的資本家、利益團體的方向傾斜。
由上可知,公共政策的抉擇,從來不以社會共識凝聚為必要,這句話不過是掩飾執政者消極怠惰、唬弄社會的軟性藉口罷了。倘若執政者有心促成,即便具高度爭議性,也勇於「橫眉冷對千夫指,雖千萬人吾往矣」,從:ECFA、中科三期環評案...不都是最佳例證?另附帶一題,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缺乏社會共識」也曾被拿來作為反對性工作除罪化的理由,可見選擇性地強調社會共識乃執政者通病,非國民黨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