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6

幫馬蕭惡補八二三砲戰史 

就在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前夕,八二三砲戰被賦予了新包裝:和平祈福日。三軍統帥馬總統風塵樸樸地跑去敲和平鐘,蕭副總統則化身為文建會短片男主角高歌和平。馬、蕭分居正副總統高位,對八二三戰役的歷史意義居然完全誤解,有補救教學必要。

體諒馬蕭日理萬機,勢必難以消化太多歷史文獻。姑且擷取媒體(聯合報)一九五八年十月九日「台籍立功戰士 暢談英勇故事」報導片段呈予馬蕭一讀。在這篇報導裡,來自屏東萬巒的軍醫林誘喜提到:「小金門許多台籍戰士,當第一次遇到匪砲猛烈攻擊時,不免緊張,可是經過兩三次砲戰後,他們就很沉著了。他們真是愈打愈有勁,現在誰都不怕匪砲」。另一位來自臺北市的砲兵林明通則說:「共匪的射擊技術扭劣,且我方工事非常堅固,我炮瞄準正確,百發百中,已予匪砲以莫大打擊」。

以上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八二三勝利是靠「鐵」與「血」。今日馬政府把意義重大的八二三裝扮成軟趴趴的和平祈福日,這種操作手法不但愧對戰死亡靈,更是對台灣人民極端危險的誤導。八二三砲戰將士留給台灣人民的,是一份以武力及生命捍衛家園的台灣共識,倘若這份「不怕匪砲」的英雄氣概一旦在虛構的政治共識或甜蜜的經濟協議中磨耗,那麼所謂和平,不過是太平間裡的安息罷了!

刊於:台灣時報/頭家心聲/20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