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5

地方自治起步

    擁有全國近六成人口的五都實力大增,挾地方高民意支持的直轄市長,其施政作為更沒有理由乖乖地任中央左右擺佈。即便中央政府與若干五都首長屬同黨籍,但畢竟地方首長之民主正當性係由下而上來自於地方草根的賦予,而非中央政府由上而下的指揮派遣,因此同黨間因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導致砲口對內的場景將更常見。

    例如:台中市胡志強市長宣示「不做沉默的地方政府」,要求中央把五都債務全都「吞下去」。新北市朱立倫市長堅持採「New Taipei City」作為英譯名,與中央內政部堅持許久漢語拼音的「Xinbei City」相左。接著又在教育部原本堅持不變下,主動率先宣布把中小學下學期開學日順延三天。這些事件都是在進入五都時代後不到十日間所發生。放眼未來,以五都為首的地方政府自主性更加高揚,對中央法令政策的抗爭勢必加劇。

    這些發展並非惡性,因為地方自治雖受憲法保障,但過去由於威權主義橫行及中央集權主義盤據,地方自治團體在缺錢缺人、法律權限受極大制約下,充其量只不過是中央業務的承包機關、甚至淪為中央的派出機關。如今以五都為首的地方政府開始重視地方住民民意,勇於向中央爭取自主權限,此不啻為台灣打破「監護型地方自治」,真正實踐地方自治理想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