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與在野黨正對ECFA審議方式彼此僵持不下。對市井小民來說,有關條約與協定、包裹與逐條審議之爭執或許不是很容易理解的議題。然而若談到最近相當猖獗的「山寨MIT」,恐怕值得所有消費者提高警覺。
以夜市裡不可或缺的鞋店為例,琳瑯滿目擺設場景依舊,但若仔細端詳,則可發現很多二百至三百元內的低價女鞋也都大辣辣標示「MIT」。曾幾何時,這些「價廉物未必美」的商品早已充斥四處。然而以台灣今日物價水準觀之,扣除各種直接與間接成本後,這種價位怎能有獲利空間?筆者推測,就是這些商品應屬「山寨MIT」,而有「世界工廠」稱號的中國,當是最可能的製造來源地。
經濟部於今年五月五日時才大動作啟動「進口異常商品聯合稽核大隊」處理偽標原產地問題。而這個月初,依官方新聞稿指出,該大隊迄今已執行四十五次聯合稽核,查獲標示異常商品數量計一七九七七件,成績看似斐然。但是現實上政府究竟能否善盡把關職責?還是作作樣子而已?從夜市一隅即可印證成敗。除非政府拿出更大的決心與更強勢、積極的作為來遏止此風,否則一旦ECFA簽署生效後,「山寨MIT」現象恐更莫之能禦!
刊於:
台灣時報/頭家心聲/2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