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持有股份近4分之1的台灣肥料公司,創立近80年來,長期穩定供應全國7成以上肥料,堪稱對於我國農業至關重要的泛公營企業。該公司於去年6月召開董事會,甫決定由環工背景出身的前嘉南藥理大學校長李孫榮教授繼續擔任董事長,原本任期至2027年6月屆至。豈料台灣肥料公司於10月31日晚間公告,大股東農業部改派法人董事代表人。原代表人李孫榮改派為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吳音寧,即日生效。週五下班前發的公告,通常具有特殊意涵。雖然台肥董事會要到下週才會召開,但李孫榮教授退場,改由吳音寧擔任董座一事,雖外界持續炎上,但應成定局。
對此突如其來的重要人事更迭,各界貶褒不一。其中箇中最大的爭點,就是「戰專業」。的確,倘若從比較台肥公司現任與未來董座專業背景來看,李孫榮教授擔任過大學校長以及相關學院院長,法律系畢業的吳音寧副執行長,恐怕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不過要注意的是,中央政府找泛公營事業董座,跟大學聘任老師邏輯迥異,不可一概而論。
打開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的台肥公司董座任命史,不管外界如何批評,董事長任命顯然就是赤裸裸的政治決定,其專業背景毫無關連。例如2008年至2012年擔任台肥董座的鍾榮吉乃新聞系畢業,專業背景跟台肥核心業務差距甚大。其後接任董座至2016年6月的李復興,專業背景是文學與教育,也是個非相關系所的門外漢。總之,倘若依照中國國民黨過去自己的台肥董座選拔基準,這是個誰來當都無所謂的董座,沒有什麼特定專業素養門檻要求。鍾榮吉、李復興既然可以,吳音寧就無不妥之理。在野黨陣營要拿這題作文章,實則「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想過馬英九總統的心情嗎?
只是,撇開政治攻防不談,執政黨黨政層峰這個舉措,還是令人費解。即便吳音寧真為農業部所形容「…長期關心台灣農業發展,以行動推動台灣農業制度改革,更對於台灣農民的權益念茲在茲。渠經歷更顯示具有公司治理經驗,以及務實積極的處事效能..」的農業好人才,那麼去年6月台肥董事會之際,黨政層峰就該安排其繼任董座,讓李孫榮教授功德圓滿卸任便是。去年6月既然黨政層峰無此換人安排,而讓李董事長再度續任3年。明明工作表現良好、無任何違失。此番無故遭拔,不僅徒生懟冤,也會對600多名員工士氣造成無端打擊。
猶記去年10月,任期還有2年的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教授遭黨政層峰粗暴撤換,讓財經界一片譁然。此番又於農業界再創不講江湖義理、呼之即去的惡例,將來黨政層峰尋覓人才,難道不會讓人閉門敬遠嗎?